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ASTRO肿瘤放射物理和技术相关研究进展荟萃

2024-10-22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40928090149.png


202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第66届ASTRO(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年会在美国华盛顿DC召开。ASTRO年会是全球放射肿瘤治疗学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全面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涵盖各种肿瘤的治疗(放疗为主)以及相关技术和基础研究等内容,为业界提供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医务人员以实现卓越的患者服务为愿景(Targeting Provider Wellness For Exceptional Patient Care)。


针对大会的海量学术内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开辟【“放”眼看前沿之第十五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ASTRO会后会系列报道】专栏,从中筛选部分最新的高质量研究并加以凝练总结,便于大家及时掌握放疗领域最新进展,以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本篇为专栏收官篇:肿瘤放射物理和技术相关研究进展,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吴昊、杜乙教授带队领学。


01

宫颈癌实时在线自适应放疗中触发决策模型的建立

02

宫颈癌自适应放疗的优化:最佳自适应时间及受益患者的研究

03

免除定位CT的椎体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利用先进CBCT和在线自适应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04

初步探索肺和骨肿瘤患者在新型PET-Linac平台上进行FDG引导的放疗计划和实施:实时生物引导放疗


1
研究标题

宫颈癌实时在线自适应放疗中触发决策模型的建立


摘要号:1025


研究详情

研究目的:设计一个基于危及器官(OAR)自动分割的临床决策触发模型,用以辅助医生判断在实时在线自适应放疗(OART)中是否需要重新设计计划。


研究方法:共纳入29例宫颈癌患者,其中7例接受了根治性放疗,22例接受了术后辅助放疗,涉及646个治疗分次。将所有分次按4∶1的比例划分为独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每个治疗分次的OAR进行自动勾画并将其计划靶区(PTV)映射到每个治疗分次。根据高年资医生的决策触发判断思维模式,设计了四大类特征,包括OAR的体积或单层面积、OAR的质心、治疗分次中OAR与参考计划中PTV的重叠变化率,以及治疗分次与参考计划中OAR的Dice系数等。分别对小肠、直肠和膀胱三个OAR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共计49个特征参数。


研究结果:共111个(17.18%)治疗分次需要重新计划设计。在训练集中筛选出10个有效特征参数,包括膀胱体积、膀胱质心、膀胱Dice变化率、直肠体积、直肠Dice、治疗分次中直肠与参考计划中PTV的重叠变化率、小肠体积、小肠质心、靶区内的小肠体积,以及治疗分次中小肠与参考计划中PTV的重叠变化率。经过5折交叉验证,平均AUC值为0.96,平均准确率为0.90。


研究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一个基于危及器官特征的宫颈癌实时在线自适应放疗触发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够判断是否应在实时在线自适应放疗中触发重新计划设计,此外,由于该模型的特征构建源于医生的临床思维,特征与模型可解释性强,从而有助于医生做出临床判断,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一句话点评

如何优化自适应放疗流程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提出的宫颈癌自适应决策触发模型,基于医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增强了决策触发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对其他自适应决策支持模型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


2
研究标题

宫颈癌自适应放疗的优化:最佳自适应时间及受益患者的研究


摘要号:1027


研究详情

研究目的:自适应放疗(ART)是宫颈癌治疗的新方法。基于缩小靶区边界的每日ART,在显著提高靶区覆盖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危及器官(OAR)。然而,每日ART需消耗大量医疗资源。根据医生判断进行的按需自适应(AOD)能够保护OAR,但与每日ART相比,其保护提升程度显著降低。因此,需要对ART患者做适当筛选,并改进ART的利用率。本研究对ART治疗计划与常规图像引导放疗(IGRT)计划进行了剂量学比较,以确定自适应的最佳时间点,并通过预测因子分析确定从ART中受益的患者。


研究方法:对41例宫颈癌患者(IIA-IIIC2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患者接受了AOD,13例患者接受了每日ART,总计424个分次,分别统计ART计划与IGRT计划中肠道的V40/V45、膀胱和直肠的V40/V30。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确定ART的最佳周数。使用混合逻辑回归模型确定从ART中受益的患者。


研究结果:与IGRT计划相比,ART计划仅在膀胱的V40和V30参数上有所改善。接受ART治疗患者的膀胱V40从第3周开始显著改善,而膀胱V30则从第1周开始显著改善。第1周到第3周肿瘤的缩小和初始肠道V40值是ART获益的预测因子。初始宫颈临床靶区(CTV)大小有ART获益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性(P=0.053)。


研究结论:开始自适应放疗的最佳时间点是第3周及以后。宫颈CTV大小变化显著以及初始肠道V40值较大的患者可能更能从自适应放疗中获益。这些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优化自适应放疗的时机和患者选择,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并优化靶区覆盖。


一句话点评

该研究探究了宫颈癌自适应放疗的最佳时间点和患者群,有望在临床资源和患者获益之间取得更好平衡,后续大样本的临床应用以及长期随访结果值得期待。


3
研究标题

免除定位CT的椎体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利用先进CBCT和在线自适应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摘要号:175


研究详情

研究目的:探究开展免定位CT的椎体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自适应放疗(ART)的可行性,实现患者就诊当天开始治疗,避免常规放疗3~7天的等待期,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疼痛。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尚未发布的Ethos Emulator 2.0 TPSART模拟器。处方剂量为椎体14 Gy/1 f,同步推量至20 Gy。脊髓最大限制剂量小于14 GyV10≤ 0.35 cc。选取5例接受胸部HyperSight(HyperSight是瓦里安公司新推出的一项快速、大视野、高质量CBCT成像技术)锥形束CTCBCT)的测试患者。从数据库搜索配对患者,使用配对患者的定位CT图像在Ethos TPS中进行预计划,并在测试患者的CBCT上生成在线ART计划。在线ART期间,将配对患者的计划靶区(PTV)进行调整,以匹配实际测试患者CBCT中的解剖结构。以PTV覆盖度和脊髓剂量作为计划评价指标。


研究结果:所有5例测试患者均满足PTV覆盖度要求和脊髓限量,平均PTV V20 Gy=93.6%,平均PTV V14 Gy=93.1%;所有脊髓最大剂量均小于14 Gy,脊髓V10 Gy均小于0.35cc。在线ART计划和预计划剂量学指标相似。PTV 20 GyPTV 14 Gy 覆盖范围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88%1.38%。脊髓最大剂量的平均差异为0.43 GyV10 Gy平均差异为0.02cc


研究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免除定位CT开展椎体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的可行性。研究中设计的在线自适应放疗计划与数据库患者预计划的质量相似。这种使用配对患者定位CT开展的在线自适应放疗策略有效、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实现了在实际治疗中省略CT定位的步骤。


一句话点评

常规放疗环节多、耗时长,如何针对特殊病例实现“放疗急诊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临床物理技术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免除定位CT情况下、开展椎体SABR治疗的临床实践策略与技术路径,为简化椎体SABR流程、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治疗效率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临床应用潜力。


4
研究标题

初步探索肺和骨肿瘤患者在新型PET-Linac平台上进行 FDG 引导的放疗计划和实施:实时生物引导放疗


摘要号:225


研究详情

研究目的:介绍使用最近获得FDA批准的新型实时生物引导放疗(BgRT)加速器治疗肺和骨肿瘤的初步经验,该加速器使用氟脱氧葡萄糖FDG)进行生物引导。


研究方法:2例患者接受了BgRT治疗的CT定位,1例为第四腰椎转移癌,另1例为左肺上叶原发性肺癌。患者在基于PETBgRT前期计划设计和后续分次治疗中每次注射15 mCi FDG。对于椎体病灶,BgRT的计划靶区(PTV)定义为PET信号活跃的大体肿瘤靶区(GTV)外扩5 mm,处方剂量为PTV 12 Gy/1 fGTV同步推量至16 Gy。对于肺部病灶,在4D-CT的平均时相上根据PET图像勾画GTVPTV定义为GTV外扩5 mm,处方剂量为55 Gy/5 f。在上述两例患者中定义了生物跟踪区(BTZ),包括靶区运动范围和BgRT摆位/追踪的不确定性。在每个BgRT分次之前的预扫描过程中评估BgRT治疗的可行性。对点剂量和三维剂量进行剂量验证,并评估治疗效率,并照射后进行剂量计算,以验证OAR受到的实际剂量。


研究结果:两例患者成功完成了所有分次计划,共计8FDG注射,平均注射量为15.4 mCi。两个病例的初始计划均满足95%靶区覆盖和OAR限量要求。与基于内靶区(ITV)的方法相比,肺癌患者BgRTPTV体积减少了30%。两个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显示,点剂量偏差<2%Gamma通过率(2%/2 mm> 97%6次治疗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9分钟。尽管肺癌患者的ACNTSGamma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BgRT治疗所要求的阈值。照射后剂量计算结果表明,关键OAR所受剂量均满足剂量限值要求。


研究结论:氟脱氧葡萄糖FDG)信号引导的实时生物引导放疗可行。通过恰当的纳入标准和实时跟踪,实时生物引导放疗显示出在治疗期间无追踪标记和减小靶区方面的潜在优势,对于运动靶区尤其显著。


一句话点评

生物引导被认为是下一代放疗引导技术,是放疗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该研究介绍了最新的采用FDG-PET信号开展实时生物引导放疗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展示了实时生物引导放疗在无需标记的实时追踪和靶区缩小方面的潜力,后续临床应用研究值得期待。


领衔专家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杜乙 吴昊

校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王若曦

翻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嘉城

通讯员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滕悦 向奕蓉


领衔专家






 王维虎 教授

博士、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 

主编《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

主编《消化、头颈、胸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  副会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癌细胞》(Cancer Cell)、《美国医学会·外科学》(JAMA Surgery)、《肝病学》(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团队介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规范化诊治,个体化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科室以“团结创新,至仁至精”为科训,通过具体项目带领全科进步,借助规范提升临床和科研水平,并努力实现肿瘤领域引领和示范作用。团队年收治新患者约5000例,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50余项,在研各类课题24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 Respir Med)、《肝病学》(Hepatology)、《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IJROBP)、《放射治疗学及肿瘤学》(Radiother Oncol)等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多篇,并主编了《恶性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