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梗患者 4 个不同阶段应该如何运动?

2022-07-29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心肌梗死



运动是心脏康复的重要部分

心梗的支架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功能废退,以及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


研究显示

据美国63项对总共14486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报道,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康复治疗者死亡率减少31%。



心梗患者运动更须科学谨慎

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恰当的运动会存在很多风险,不恰当的运动可以导致心脏过度使用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加速、心脏早衰、心肌纤维化、斑块破裂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



心梗患者4个阶段运动方案详解

按照住院期、出院后早期、后期恢复期、终身维持期四个阶段划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每个阶段的“运动目标”和“训练强度”也各有不同。


住院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允许患者坐床边椅。

咨询医生进行腹式呼吸,进行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

旁人协助下洗漱、进餐。在活动耐力范围内,要鼓励部分自理活动,以增加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

心肌梗死后第5~7天后根据病情可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在旁人帮助下如厕、洗澡,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等,直至在病房中,能够自如地完成进餐、剃须等生活料理。


出院后早期

出院后第1个月的活动量应保持在出院前的活动量。

第2个月后活动量逐渐增加,如室外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快慢走等。

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必须以不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憋闷、心率每分钟小于120次为原则。最佳方式是快慢结合步行,10~15分钟/次,3~4次/周。


后期恢复期

一般在出院后6~12周开始,持续3~6个月。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锻炼(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


终身维持期

学会了正确的锻炼方法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后,不再需要医学监护,只需终身维持健康状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接受随访。

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极拳等。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训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等。


如果有专业康复医师制订好运动处方,可以按照医师制订的运动处方执行,但是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避免过于“坚持”




心梗患者不宜“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大多数人的健身习惯,但对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这个习惯却很容易引发危险,极易造成心梗再发。

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在一天24小时中,每天上午5~11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9时左右发生。

鉴于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最好避开心脏病发作的“清晨峰”,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好。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


来源:人卫健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