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抽动障碍诊断难、误诊高?一文理清易混淆疾病与鉴别思路

2025-10-13作者:贺鹏资讯

抽动障碍(也称“抽动症”)是一种起始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抽动症状。该症状表现为非自主性的、反复出现的、快速的、无目的的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能涉及单一或多个身体部位。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且目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因此,诊断主要依赖于对抽动症状及其伴随的精神行为异常的观察。诊断过程包括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基于上述现状,抽动障碍的误诊率相对较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哪些疾病容易与抽动障碍造成混淆,以及如何鉴别。

结膜炎

眼部抽动通常是抽动障碍的早期和显著的临床表现。在患儿初次就诊时,由于仅表现为眨眼等症状,且抽动形式单一,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诊断过程中,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结膜炎,尤其是过敏性结膜炎。

区分过敏性结膜炎和抽动障碍主要依赖于症状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过敏性结膜炎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结膜炎症性过敏反应,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痒、异物感、流泪、眼痛、反复眼红、打喷嚏、流鼻涕等;而抽动障碍则可能伴有翻眼、转眼、皱眉等症状。从诱发因素来看,过敏性结膜炎通常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花粉、灰尘等,并且常出现在特定的环境或季节;而抽动障碍的诱发因素可能是紧张、焦虑、疲劳、被人提醒或感染等。此外,通过专科检查和治疗效果也可以对二者进行区分。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在眼科检查中可见弥漫性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乳头样改变、滤泡增生等表现,且对局部抗过敏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因此,如果患儿的眨眼、眼痒等症状在经过正规且足够疗程的抗过敏治疗后仍未见好转,那么应考虑抽动障碍的可能性。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突发的喷嚏、清澈的鼻涕、鼻塞以及鼻部的瘙痒。此外,患者也可能经历双眼瘙痒、流泪和/或有烧灼感。在儿童身上,这些症状可能表现为频繁揉眼睛、吸鼻子、缩鼻子,同时可能伴有咳嗽和清喉的动作。由于这些症状与抽动障碍相似,因此有时仅凭症状难以进行鉴别。

 过敏性鼻炎与抽动症的区别特征如下:①诱发因素: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结膜炎相似,通常存在明确的诱发因素,例如季节变化或接触粉尘等。因此,如果孩子的“抽动”症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或与特定诱发因素相关联,初步可以判断为过敏性鼻炎。②血清学检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往往呈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为阳性。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鼻激发试验以进一步确认诊断。③专科检查: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通常呈淡蓝色或苍白色,同时伴有鼻甲水肿等特征,这一点可以通过专科检查判断。

咽炎

咽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环境刺激等多重因素引发的疾病,涉及咽部黏膜、黏膜下层以及淋巴组织的炎症。这种炎症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与其他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性或慢性咽炎并存。咽炎患者和抽动障碍患者都可能出现清嗓、干咳和发声困难等症状,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急性咽炎通常具有较短的病程,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咽喉不适、多痰和咽部发红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的迹象,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另一方面,抽动障碍通常表现为多种症状同时发生,例如不自主的面部表情和异常的叫声。试探性治疗是区分咽炎和抽动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在进行常规咽炎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那么应考虑患者可能患有抽动障碍。此外,抽动障碍除了可能影响发声外,还可能伴有其他抽动症状,如频繁眨眼或肢体动作,这也是区分咽炎和抽动障碍的关键点。

癫痫

运动性抽动症是抽动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必须明确的是,该抽动现象与癫痫的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或肌阵挛性发作存在本质区别。特定类型的癫痫(例如颞叶癫痫)可能表现出类似咂嘴的动作;肌阵挛性癫痫则表现为局部肌肉的抽搐发作。尽管从动作症状上看似相似,但抽动障碍与癫痫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抽动障碍具有特定的发展模式,通常从反复眨眼开始,呈波浪式进展,逐步扩展至颈部、肩部、四肢乃至全身,而癫痫在同一位患者中的发作形式相对固定,且抽搐发作的频率远低于抽动障碍。其次,抽动障碍可能伴随喉部异常发声,而癫痫则无此现象。第三,抽动障碍的抽动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受意志力控制,而癫痫发作则具有突发性且无法控制。第四,尽管抽动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脑电图异常,但通常缺乏特异性,无明显的痫样放电;相反,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常同步出现明显的痫样放电。第五,抽动障碍患者的智力通常保持正常,而肌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能对患者的智力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心理调整和抽动症药物治疗对抽动障碍有效,部分抗癫痫药物亦能控制抽动症状;而癫痫的治疗则完全依赖于抗癫痫药物。

其他疾病

除上述常见疾病外,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感染后脑炎、神经棘红细胞病、亨廷顿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风湿性舞蹈症、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特发性震颤、手足徐动症等多种疾病均可产生与抽动症类似的症状,需要详细鉴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疾病鉴别中普遍提到可通过试探性治疗来判断孩子所患疾病。但对于抽动症而言,常见治疗药物普遍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嗜睡、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等,相比之下,中成药是更安全有效的选择。近年来,芍麻止痉颗粒在儿童抽动症治疗方面表现突出,在与临床一线抽动症治疗药物(硫必利)对比研究中,芍麻止痉颗粒的有效性与之相当,而安全性则更好,患儿在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无论是疾病早期的尝试性治疗还是从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角度考虑,芍麻止痉颗粒均显示出其作为优选治疗方案的潜力。

抽动障碍的病因复杂且表现形式多样,这使得它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因此,对于家长而言,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并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至关重要。若孩子展现出眨眼、吸鼻等抽动症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童神经科、儿童心理科、儿童康复科或专门的抽动障碍门诊进行诊断。同时,也应在耳鼻喉科或眼科排除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可能造成误诊的疾病。在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进行试探性治疗,以期实现抽动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帮助孩子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