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答疑:靶向用药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吗?

2020-10-18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癌症筛查

基因检测市场近几年一直非常火爆,临床上应用比较成熟的有NIPT、单基因遗传病(部分)及心血管疾病诊断,除此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基因检测领域莫过于肿瘤基因检测。

提到肿瘤基因检测,不得不说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治疗是近二十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治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手术与放疗等局部疗法)。靶向药物需要找到癌症患者体内的“靶点”,即相应的基因突变,只要有相应的基因突变,靶向药物便可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精准的攻击癌细胞。

随着人们对肿瘤认识观念的开放,加上精准医疗的大势所趋,现在的肿瘤靶向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供选择。 但是,靶向用药,全都需要基因检测吗?

其实不然!

分子靶向药物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特定靶点靶向药物”和“靶点靶向药物”。(也可分为小分子靶向药,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此类靶向药物只针对肿瘤特定基因突变所表达的某一特定蛋白质,并且此蛋白质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结合作用,肿瘤便会得到极大的控制。常见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等。

靶点靶向药物:此类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上的多种蛋白质(基因片段/蛋白肽段),结合某些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比如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相关Pr)均会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常见靶点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伊马替尼等。

我们常说的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多数是指“特定靶点靶向药物”,因为“特定靶点靶向药物”的靶点比较单一,针对性很强,所以检测到有此靶点,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会很好,且与“靶点靶向药物”相比,“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一般来说会好点。比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的病人,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通常需要做肿瘤的基因检测或IHC检测,基因检测对于特定靶点靶向药物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少数是指“靶点靶向药物”。因为有些“靶点靶向药物”是无须基因检测便可使用的,比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仑伐替尼等,治疗肝癌的时候无须基因检测,因为FDA label和NCCN指南均无明确提及使用这些“靶点靶向药物”需要基因检测。

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仑伐替尼 FDA label

如果有Clinical Trials的研究证明某特定靶点与此类药物之间的关系,那就需要慎重了,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但没有写进指南里面的,临床应用还是需谨慎,比如:索拉非尼的FDA用药说明书中未提及索拉非尼相关的基因变异是否导致患者获益更好或更差,其适应证为局部复发、转移和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均可使用索拉非尼治疗。但是有研究显示,VEGFA的扩增与索拉非尼疗效相关,此时可以检测也可以不检测,毕竟可以直接使用。此外,有时候我们要明确药物靶点和疗效靶点的区别,不能将药靶和疗效靶混为一谈。

微信图片_20201015132938.jpg


索拉非尼 Clinical Trials

并不是所有的“靶点靶向药物”都无须基因检测,例如伊马替尼,它也是一种“靶点靶向药物”,针对的靶点有 BCR–ABL融合(费城染色体阳性)、c-kit等。

微信图片_20201015132940.jpg

伊马替尼 FDA label

总的来说,对于肿瘤患者,还是建议进行肿瘤的基因检测,毕竟靶向药物不是对所有肿瘤患者都有疗效,临床结果显示:不经筛选的使用靶向药物,药物平均有效率仅为30%-40%,靶向药物的疗效与基因突变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只是有些靶向药物的疗效相关基因靶点不是很明确,并没有写入FDA label和NCCN指南,所以临床应用可以直接根据FDA和NCCN的推荐疾病靶点进行用药即可;有时,无药物靶点的时候做了基因检测也不一定是坏处,有能力的解读公司可以解读到一些Clinical Trials的信息,甚至一些癌种的Clinical Trials的信息,这样可以很好的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当然,没写进指南,可参考可不参考,全看主治医生)。

精准医学的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进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及物的靶点,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来源:e药安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