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 | 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04-03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发表期刊:《光皮肤病学、光免疫学与光医学》[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IF(2022):2.6]

通讯作者:蒋献

第一作者:苏尧希

主要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推荐理由


玫瑰痤疮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损容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光电治疗等。本研究发现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与口服米诺环素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玫瑰痤疮患者灼热等自觉症状,改善毛细血管扩张,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解读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面中部的慢性损容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长久的不利影响。玫瑰痤疮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肥大等。临床上患者常常同时合并多种不同的表型和症状,发病机制复杂,而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式,单一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对玫瑰痤疮的管理尤为重要。


玫瑰痤疮的治疗需要联合抗螨、抗炎和抗血管生成等手段,而系统使用抗生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时可能伴随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等副作用。低强度、低能量的PBMT具有抗炎效果,因此猜测其可能会对玫瑰痤疮的治疗有所帮助。为了验证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招募82名玫瑰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口服米诺环素单一治疗和PBMT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医师及患者通过RSSs、PGA、RosaQoL和DLQI评估疗效,并在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治疗后,66名受试者完成随访,PBMT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改善了玫瑰痤疮灼热等症状及毛细血管扩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RSSs评分表明,联合治疗后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改善优于单一治疗组(0.14±0.41 vs. 0.37±0.54, P=0.04)。并且治疗后的RosaQoL症状评分更低(1.22±0.29 vs. 1.45±0.36, P=0.02.)。与单纯米诺环素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日常活动”、“社交和休闲”及“运动”在内的项目得分更低(0.15±0.36 vs. 0.00±0.00, P=0.02; 1.21±0.55 vs. 0.85±0.71, P=0.03; 0.67±0.54 vs. 0.33±0.48, P=0.01),表明对应事件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仅观察到1人口服用药后头晕及3人在治疗时出现面部灼热感。



专家点评


玫瑰痤疮作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它们常伴有明显的副作用,例如皮肤干燥、治疗后继发色素沉着,甚至加重病情,这对于追求安全、有效治疗的医生和患者来说是治疗的难点与挑战。近年来,低强度、低能量的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因其抗炎作用而受到关注,为玫瑰痤疮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BMT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玫瑰痤疮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不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这提示PBMT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潜力和安全性。此外,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毛细血管扩张程度改善优于单一治疗组,RosaQoL症状评分更低,进一步表明了PBMT联合抗生素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研究展示了PBMT联合治疗玫瑰痤疮的积极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此外,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如服药后的头晕和治疗时的面部灼热感,提示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为玫瑰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方向,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方法耐受性差或效果不佳的患者。未来可进一步探索PBMT的个体化参数设置,以及更加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传统单一治疗疗效欠佳的玫瑰痤疮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蒋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科室主任,四川大学前沿中心免疫炎症研究院皮肤病学研究室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损容性皮肤病亚专业创始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民日报“人民名医”,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任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牵头制定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多项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促进了各个专病领域临床诊疗的交流与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 “皮肤衰老机理与抗衰老技术功效评价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细胞自噬调控的新靶点、新机制及创新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研究”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评第四届中国皮肤科“优秀中青年医师奖”。


第一作者
苏尧希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博士研究生。2021年起在前沿医学中心免疫炎症研究院(皮肤病学研究室)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光损伤、光老化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已在J Am Acad DermatolJ Dermatol SciJ FUNCT FOODS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等期刊发表论文。




团队介绍




图片3.jpg


本团队是蒋献教授领导的皮肤病学研究团队,由多名从事皮肤疾病发病机制与诊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医生及科研人员组成。研究内容重点关注损容性皮肤病、皮肤脉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光动力治疗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光老化、光损伤的临床意义及抗衰老临床转化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JAADBr J DermatolExp DermatolCell Death DisJ Ethnopharmacol等期刊,已有SCI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其中2项实现临床转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