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病例执笔:曲直;病例指导:刘理礼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30岁,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无基础疾病史。主因“不全性肠梗阻1周,发现结肠癌2天”于2018年4月14日入住我科。
2018年4月5日,患者因“腹部绞痛,水样腹泻1天”入住外院。4月8日在该院行全腹及盆腔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示:结肠脾区占位性病变,不除外降结肠癌;广泛性腹膜增厚;中量腹腔积液。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270.6 ng/ml。4月9日在该院行肠镜检查结果示:距肛门35 cm可见菜花样隆起,边界不清,具体大小不易测量,质脆,几乎占据整个肠腔,管腔狭窄致内镜不能通过;此处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肠镜下诊断:结肠癌。
2018年4月12日结肠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降乙交界)小块黏膜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共引流出约1000 ml血性积液。送腹水细胞学检查,2018年4月16日病理学结果示:(腹水)查见腺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示:CDX-2(+)、CK20(+)、CK7(-)。根据肠镜、腹水细胞学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诊断为:结肠癌(降结肠腺癌Ⅳc期),腹膜转移癌;恶性腹腔积液。
治疗经过
患者既往治疗历程(2018年4月~2019年5月):
患者于2018年4月14日为行抗肿瘤治疗收住我科。综合评估后,认为无行根治性手术指征,拟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的综合抗肿瘤治疗。
通过外周血进行二代基因测序(NGS)结果示:未检测出KRAS、NRAS、BRAF突变;微卫星稳定(MSS)。考虑患者有不全性肠梗阻表现,而氟尿嘧啶类药物胃肠道副作用大,腹腔用药可能加重肠梗阻;且氟尿嘧啶类药物半衰期短,腹腔作用时间短,腹腔局部给药效果不理想,难以发挥较好的抑瘤作用;另,考虑到西妥昔单抗治疗相关性腹泻可能加重或诱发肠梗阻,初始治疗也应避免使用西妥昔单抗。故于2018年4月17日至11月28日给予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雷替曲塞一线治疗。具体方案为:贝伐珠单抗7.5 mg/kg ivgtt d1+奥沙利铂130 mg/m2 ivgtt d1+雷替曲塞 4 mg/m2分2次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2 mg/m2循环、2 mg/m2保留),21天为一个周期;共9个周期。首次治疗后患者不全性肠梗阻消失,排便正常,腹痛消失,ZPS评分由2分变为1分;治疗期间患者外周血CEA水平进行性下降,9个周期治疗后降至22.28 ng/ml;每2个周期行一次影像学CT检查评估,最佳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9个周期治疗后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示:降结肠管壁增厚,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 9.1,少量腹水,腹膜增厚,葡萄糖代谢无增高;余躯干及脑部未见异常代谢征象。
2018年12月25日于我院普外科行全麻下腹腔镜探査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术中见腹腔内少量黄色浑浊黏稠腹水,大网膜与腹壁、肝脏上缘与膈顶、小肠与网膜、结肠与网膜及小肠间形成广泛粘连;膈顶、腹壁、大网膜、小肠系膜可见广泛灰白色密集转移结节,直径0.2~0.7 cm不等;肝脏大小正常、色暗红、肝脏触诊质软,未触及癌结节;降结肠被覆大网膜与网膜紧密粘连,未见降结肠原发灶,降结肠未触及明显包块。术中诊断为降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无行结肠癌切除术指征,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给予腹腔热灌注洛铂100 mg化疗。
术后再次就诊于我科,2019年1月14日外周血CEA 16.53 ng/ml,考虑继续给予全身化疗。于2019年1月16日至5月2日行第10~15周期一线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抗7.5 mg/kg ivgtt d1+奥沙利铂130 mg/m2 ivgtt d1+雷替曲塞 3 mg/m2 ivgtt d1,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期间疗效评价为SD。2019年5月27日外周血CEA降至11.38 ng/ml。建议患者进入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维持治疗阶段。患者因个人原因放弃维持治疗,要求停止所有抗肿瘤治疗,进入随访观察期。
本次治疗经历(2019年11月至今):
2019年11月16日患者因消瘦再次返院复查,外周血CEA升至431.7 ng/ml,胸腹部、盆腔CT检查结果示:与2019年4月30日比较,降结肠上段管壁增厚范围、程度较前加重,腹膜增厚程度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腹盆腔积液增多。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
本次诊断为结肠癌(降结肠腺癌Ⅳc期),腹膜、腹腔广泛转移;恶性腹腔、盆腔积液。
考虑患者既往治疗有效,继续给予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治疗。具体方案为:贝伐珠单抗7.5 mg/kg ivgtt d1+奥沙利铂130 mg/m2 ivgtt d1+雷替曲塞 4 mg/m2分2次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2 mg/m2循环、2 mg/m2保留),21天为一个周期。
3个周期治疗后外周血CEA降至136 ng/ml,胸腹部、盆腔CT检查结果示:与2019年11月16日比较,降结肠上段管壁增厚程度较前减轻,腹膜增厚程度较前略减轻,腹水减少。
图1 患者CEA变化趋势
图2 降结肠病灶(从左至右依次为2018年4月、2018年12月 、2020年3月)
图3 腹膜病灶(从左至右依次为2018年4月、2018年12月、2020年3月)
病例体会
腹膜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仅次于肝转移、肺转移。有数据表明,发生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10个月,被认为是肿瘤患者生存的终末阶段。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种植转移的重要方法,其通过温热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的转移癌细胞杀伤,使受累浆膜和积液中癌细胞变性凋亡,达到热疗直接杀伤效应、高温药物增敏效应以及正压循环灌注的冲刷作用三效合一,提高治疗有效率。
水溶性胸苷酸合酶抑制剂雷替曲塞已被证实适用于腹腔化疗,可特异性抑制胸苷酸合酶,且分子量更大、减慢清除速率,可在细胞内长时间发挥细胞毒作用。在已经发布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预防和治疗腹腔用药中国专家共识》中,雷替曲塞亦被明确推荐。且雷替曲塞消化道副作用轻,整体耐受性好,适合长疗程化疗。
本例患者伴广泛腹腔转移、腹膜转移,符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指征;故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效控制腹腔内病灶及腹水,防止腹腔外转移,配合后续静脉化疗方案维持患者病情稳定,获益显著。在停止化疗6个月肿瘤进展后,再次启动原方案化疗,仍能使外周血CEA大幅度下降,影像学病灶缩小,为患者长生存期赢得了机会。
更多阅读
雷替曲塞临床应用病例合集(四)
https://www.cmtopdr.com/theme/detail/b3867fab-c3c4-4ad7-9ff1-ee8ead193f8e.htm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