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有一种烈性疾病,它的致死率异常之高,在它的助纣为虐之下一个美洲的帝国被灭亡,在它的淫威之下无数人的生命被夺走,即使患者幸运痊愈,其皮肤上也很可能留下永久的瘢痕。这就是天花。
1977年的10月26日,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被发现,从1977年10月26日以后的2年中,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了。于是,1979年10月25日便被定为“人类天花绝迹日”了。
这是二十世纪全球化与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爱恨纠缠的小小缩影。
形似油画的天花病毒
1977年10月26日,非洲索马里的阿里·毛马林家中突然来了许多陌生人。
在错愕中,患有天花的毛马林被拍下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天花病人,被成功治愈后更成为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传染源的标志。
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通过使用疫苗消灭了一个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疾病。
病菌在人类历史中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人类历史中多数战争的胜败,背后都有着病菌的强大作用力。
二战之前,战争受害者死于战争引起的疾病的,远多于死于战斗创伤的;战争中的胜利者也并不一定属于优秀的将军与骑兵,而往往属于那些携带者自身已经免疫却可以传染敌军的病菌的军队。
157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率领仅六百人攻打拥有数百万战士的墨西哥印第安原住民,使他们最终取得决定胜利的,正是天花。
一个感染了天花的奴隶随着入侵者抵达墨西哥,之后产生的流行疫病杀死了近一半的印第安原住民,且由于西班牙人多数可以免疫,无形中更为西班牙的胜利蒙上天选的色彩。
但天花在美洲的作用力远不止于某次战争的胜利,美洲印第安人原有人口2000万,但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两个世纪内,印第安人口在以天花为首的流行病作用下,人口锐减了95%。
这是人类历史上,病菌帮助一部分人取得胜利的惊人案例。
如果没有欧洲带给美洲的不详礼物——以天花为首的,因漫长饲养历史而产生的病菌,欧洲人也许无法用那样少的移民取代其他土地上生存了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原住民。
17世纪上半叶,清朝入关后,由于游牧民族少见天花,满族人普遍缺乏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因此患天花后致死率极高,清初八旗人丁因此大量削减。
清皇室为了保全子嗣,避免大规模的天花传播采取了诸多举措,将不曾出痘的皇子隔离在宫外寄养便是其中之一。
康熙便是一例,据《圣祖廷训格言》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康熙此话虽然遗憾,但康熙能被选为储君,则正是因为得过天花。
康熙画像
许是天花给康熙留下的印记太深,在康熙的推广下,人痘法得以大力推广“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且此时太医院下开始有了专门的痘诊科,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清朝天花防治自此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1742年,清政府还命人编写了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进一步推进种痘标准化。
但由于人痘法本身是一种传染性的免疫手段,因此风险仍然巨大,且由于人痘苗难以保存,医生接种时成功率难以保证,成功出痘后治愈仍有风险,为了求吉纳福,种痘这一科学预防事项,与宗教深刻相关——
给幼儿种痘时要拜痘神,成功出痘后还要祭祀答谢,出痘治愈后仍需再行祭祀。
痘疹专著,十二卷,(清)张琰撰
随着清人痘法的大力推行,天花暴发率大大下降,这在国际上也引起关注,1688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及检痘法。18世纪,此法又由俄国传至土耳其,其后又在英国盛行。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偶然发现,牛也会得一种类似天花的“牛痘”,但病情会比人得天花平稳很多。而挤牛乳的妇女很容易传染上牛痘,一旦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生天花。
詹纳由此得到启发,改良出牛痘法。
1796年5月14日,詹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六周后詹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比人痘法更加安全有效牛痘接种法由此面世,并不断完善。
今天,在牛痘接种法的加持之下,天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这种曾经杀死过上亿人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消失。
但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爱恨纠缠远远没有结束,那些看不见的小东西,你不知道哪些是敌是友,不知道哪些会突然变异,不知道科技的发展能否追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但换个角度看待,这些纠缠也是人类存在的证明之一,任何生命的存在都将以毁灭作为代价,并在毁灭中圆融。牛吃草,我吃牛,饲养中带来的病毒吃掉我,当我死掉,埋入大地,又将长出新的草场。
作者:白九
来源:复旦人文智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