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引 言
股静脉穿刺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介入性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作为一项技术性强、风险性较高的操作,股静脉穿刺要求心内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其要点,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一
股静脉穿刺的重要性及风险
股静脉穿刺作为心内科常见的血管介入操作,对于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血管通路,便于药物的输注、血液样本的采集以及心脏导管检查等操作。
然而,股静脉穿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据统计,经皮外周血管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6%,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肿(轻微或严重),此外还可能发生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
因此在进行股静脉穿刺时,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熟悉穿刺技巧,并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图1 股静脉穿刺后血肿形成
二
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1. 穿刺位置不当:穿刺位置太靠下时,静脉位于动脉下方,容易导致误穿动脉;穿刺位置太靠上则容易刺入腹腔,造成腹膜后血肿。
2. 针尖堵塞:针尖部分可能被组织或脂肪堵塞,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3. 进针过快:进针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针尖穿透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
4. 未负压进针:负压进针有助于判断针尖是否进入血管腔,未负压进针则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
5. 动脉定位不清晰:动脉定位不准确或解剖结构不明确时,容易误穿动脉。
6. 患者因素:肥胖、既往穿刺史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图2 股静脉解剖
三
穿刺前的准备
1. 患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生理指标。
2. 器械准备:准备好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导管等手术器械,并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无菌。
3. 体位选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稍外展外旋,使股三角区充分暴露。
4. 消毒铺巾: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并铺上无菌洞巾,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
四
穿刺方法
股静脉穿刺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穿刺方法和改良穿刺方法两种。
1.传统穿刺方法
传统穿刺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即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股静脉,然后置入导丝和导管。具体步骤如下:
置入导丝和导管:在确认针尖位置后,顺穿刺针置入导丝,然后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导管至所需深度。
图3 传统穿刺方法
2.改良穿刺方法
与传统穿刺方法相同,但在进针前需用手指按压股动脉,以进一步确定其位置。
进针方向:穿刺针与皮肤呈垂直或稍倾斜的角度进针,向股动脉搏动点的内侧方向截击股静脉。
判断针尖位置和调整进针角度:在进针过程中,需不断回抽注射器并观察回血情况。若回血不畅或抽到鲜红色血液(表明可能误穿动脉),则需调整进针角度或重新选择穿刺点。
置入导丝和导管:在确认针尖位置后,按传统穿刺方法置入导丝和导管。
图4 改良穿刺方法
五
超声引导下穿刺的应用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已成为股静脉穿刺的重要辅助手段。超声引导能够实时显示穿刺针的位置和走行以及周围血管和组织的结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无菌操作: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时仍需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六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尽管股静脉穿刺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并发症仍不容忽视。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需注意以下几点:
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等可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止血带压迫穿刺点、延长卧床时间等以减少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小 结
综上所述,股静脉穿刺作为心内科常见的介入性操作技术,其操作过程复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股静脉穿刺时需充分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ND-
本文转自好医术心学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