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SA&TISC 2024|脑血管病防治2024年工作要点

2024-06-17作者:李稳会议
非原创
进入CSA&TISC 2024专题

微信图片_20240617142455.png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拥军


王拥军.png

王拥军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三位原因。2021年,中国脑血管病死率为163.4/10万,占我国居民总病死率的23.02%。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患者达到2876万例,因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例。卒中给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健康中国行动框架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4部委于2023年11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其中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负责。2024年5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召开首次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全国的脑血管病防治工作。


王拥军教授作为国家牵头单位负责人,从筹备工作开始就制定了2024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要点。上半年完成了三项重要工作:


一、 建立脑血管病工作组织架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受托成为国家脑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以下简称“国家牵头单位”)后,立即成立“中国神经系统疾病人群防治合作中心”,设置专职编制20人(2024年到岗15人),博士研究生占90% 以上,覆盖临床专业、公共卫生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等人才。从组织上保障推动实施脑血管病防治行动。


二、为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工作场地和经费保障


目前提供专用办公室3个,约200平方米。正在扩增工作场地1000平方米,以提供全国脑血管病综合可视化监测、远程会议室、工作室、培训室和数据分析室等。北京天坛医院专项资金提供300万年度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开展现场调研,组织编写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


三、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牵头单位授权中国神经系统疾病人群防治合作中心负责编写,组织50名专家开展3轮讨论形成初稿。经全国会议集中讨论后定稿,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发布。该技术指南未来长期广泛征集意见,定期更新,以指导全国开展规范化防治工作。


2024年6月15日,国家牵头单位组织各省级牵头单位工作骨干召开全国培训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


完善脑血管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的四级脑血管病防治体系


各级政府应建立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协调、相应级别脑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技术指导和支持、辖区所有医疗机构落实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架构。其中尤其要强化省级脑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以下简称“省级牵头单位”)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列出年度工作清单、挂靠单位落实工作组织架构和保障制度。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国家牵头单位应加强对省级牵头单位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估。


开展全国脑血管病防治能力调查


为系统了解我国各省脑血管病防治能力现状及脑血管病防控能力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为加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能力建设、制定脑血管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计划在全国31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调研,采用问卷调研、现场调研、深入访谈等形式。由国家级牵头单位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培训调研技术,提供调研结果分析平台;省级牵头单位组织本省所有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调研。


全面推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监测


中国尚没有基于全国监测的真实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因此,脑血管病防治行动基础任务就是开展基于医疗机构和社区进行脑血管病发病监测评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有条件的省或者地区可整合危险因素监测、发病登记报告、体检数据,结合病案首页、死因登记等卫生行政数据以及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等大数据,建立省或者地区的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


持续开展脑血管病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


各省级牵头单位制定落实方案,指导省内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首先,要提升卒中急救能力。二级医院溶栓全覆盖;三级医院提高脑血管病急重危症救治能力、规范化取栓率;基层医疗机构快速识别症状、快速转诊,有CT或MR的医院快速诊断与处理;急救中心快速识别症状、快速转运,预通知、预知情,急救信息共享;各省要有效应用卒中急救地图建立卒中1小时救治圈。其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早筛与早诊早治能力。设立卒中筛查与管理门诊,对高危人群筛查、长期随访、分层管理、加强“三高”共管。开展卒中早期干预,例如体医融合、数字医疗、智能设备、远程医疗、规范二级预防等。与当地二级医院、县医院建立早诊早治模式的协同防治机制,鼓励家庭医师与脑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签约、上门巡诊服务。要强化培训全科医师快速识别发病症状。此外,要全面提升医院诊疗能力。医院立足门诊、住院诊疗,积极拓展机会性筛查。设置卒中筛查、管理和二级预防等门诊,有条件的医院设立脑-心同防同治门诊。面向医院非神经科医师开展脑血管病早诊早治培训,避免非脑血管病就诊患者院内再灌注治疗延误。面向医院全体职工开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知识与技能培训,持续提升脑血管病医疗质量。


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脑血管病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建立多模式、可持续的脑血管病筛、治、管全链条服务体系。


加强脑血管病防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国家牵头单位加强脑血管病防治技术科技引领,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和协同网络建设,开展脑血管病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和推广。省级牵头单位积极开展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升脑血管疾病领域新技术可及性、脑血管疾病诊疗同质性。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预警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疗技术、数字化规范化诊疗技术、智能化便携化的二级预防技术、新型康复技术、移动卒中单元、急诊卒中一体化等新型组织化卒中诊疗模式。


省级牵头单位发挥区域影响力,注重临床及科研人才培养。开展区域脑血管病理论、临床技术、科研能力等培训,充分发挥地区行业学会的专业力量开展脑血管病防治人才培养,提供省内跨区人才进修与学习交流培养平台等。


广泛开展脑血管病健康科普宣教


国家牵头单位提供权威科普库,搭建全民科普平台。组织全国专家编写基层脑血管健康便民知识库,将卒中预防、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纳入知识库,方便家庭医生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向公众提供权威脑血管病相关健康知识。组织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以充实科普内容、丰富科普形式、提高各省开展科普积极性。


省级牵头单位积极组织省内开展科普宣教。与社区形成常态化合作,定期开展公众科普、健康促进。鼓励与各行各业广泛合作,拓展科普宣教渠道。与当地媒体形成良好互动,让居民能够通过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各种途径获取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脑血管病健康相关主题日开展科普宣教,例如高血压日、糖尿病日、无烟日、世界卒中日、世界脑健康日、全面健康生活方式日等。


各省要积极创造有利工作条件,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和各级沟通,全力推动2024年工作有效落实。


来源:天坛会每日新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