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HCCA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0-08-11作者:赵梦雅资讯
非原创 肿瘤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C-APROM/CN//0313  


目前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最佳方法1,但根治性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2。有研究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是HCC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3





HCCA患者术前常合并低白蛋白血症


肝门部胆管癌指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 Klatskin 瘤,占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 50% ~70%1。近年来,HCCA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治性切除仍是HCCA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手段4。肿瘤患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HCCA患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从37%~77%不等5,6


那么HCCA患者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认为肿瘤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与肿瘤本身所致负氮平衡以及肿瘤产生的物质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代谢异常有关。消化道肿瘤可影响患者对蛋白的摄入、消化及吸收,从而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引起低白蛋白血症。同时,由肿瘤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1(IL-1)、白介素 -6(IL-6)、干扰素等,在促进低白蛋白血症的形成中起积极作用7



HCCA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了解影响HCCA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面提到,HCCA患者术前常合并低白蛋白血症,那么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对HCCA患者预后是否有影响呢?国内一项研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51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术前白蛋白水平是HCC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3


另一项研究探讨了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共纳入104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患者。结果显示,104例患者无院内死亡发生。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40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 。此外,患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随之也升高;提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HCCA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见表1,2)8


表1: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png


表2:危险因素在有、无并发症患者中的比较(n) 

2.png

此外,术前白蛋白水平也是HCCA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重要预测指标。国外一项研究纳入116例HCCA患者,评估了患者总体生存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 3.0 g / dL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31;95%Cl 0.14–0.70)。血清白蛋白> 3.0 g / dL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7天(95%CI 257–572),而血清白蛋白< 3.0 g / dL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55天(95%CI 122–194)(见图1)9


3.png

图1: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对比


由此可见,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不仅可以评估和降低HCC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白蛋白,助力HCCA患者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人血白蛋白用于低白蛋白血症的治疗。一项针对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率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白蛋白血症住院患者322例中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有171例,使用率为53.1%,且使用例次最多的为20%人血白蛋白10


人血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在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治疗中,人血白蛋白主要起到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容量的作用11。因此,对于合并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合理补充人血白蛋白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常需要联合肝脏切除1。《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指出,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可有效防治低白蛋白血症,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12。国内一项研究纳入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保肝等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输注白蛋白治疗。研究发现,术后 1,3 d 两组 ALT,TBIL,A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 ALT,TBIL,AST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见表3)。研究初步证实,为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输注白蛋白可有效减轻患者肝功能损害,确保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良好的预后12


表3:两组围术期肝功能指标

4.png


除了积极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预防HCC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外,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也尤为重要。


综上,HCCA患者术前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在临床十分常见。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不仅可以评估和降低HCC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人血白蛋白是常见的胶体溶液,在纠正HCCA患者低白蛋白血症,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巍,等.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处理[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6):637-642.

2.吴力群,等.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05):323-325.

3.陆军,等.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03):184-186.

4.杨建明,等.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腹部外科,2019,32(01):68-71.

5.邵永孚,等.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J].癌症进展,2006(03):192-195.

6.胡家平,等.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1):19-20+23.

7.李倩,等.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05):438-439+442.

8.夏永红.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77-2278.

9.Abhijeet Waghray,et al.Gastroenterol Rep (Oxf) . 2017 Feb;5(1):62-66.

10.陈猛,等.人血白蛋白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6):2417-2419.

1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05):525-530.

12.单珍卓玛,等.输注白蛋白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9(05):642-64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