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刘铮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系冠脉内红色血栓急剧发生、发展,从而阻塞冠脉血运,最终造成心肌缺血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
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中,凝血酶(Ⅱa因子)是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早期快速、有效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抑制途径包括抑制其生成活化的因子Ⅹ和直接灭活已形成的凝血酶。
普通肝素(UFH)作为最常用的经典抗凝药物,由多条糖醛酸链和葡糖胺链交替组成,分子量约3000-30000 Da,平均为15000 Da,可以促使AT Ⅲ与凝血酶的结合加速千倍以上,其结合产物可灭活多数外源性凝血因子,其中Ⅱa和Ⅹa最易受到抑制。
此外,肝素还可通过中和内皮细胞表明的电荷,促使内皮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t-PA等发挥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肝素还可以和vWF结合,抑制vW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后迅速起效,可在多个环节抑制凝血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STEMI溶栓治疗及PCI围手术期操作之中。
普通肝素抗凝活性半衰期与给药剂量相关,静脉注射100 U/kg、400 U/kg、800 U/kg时,其对应的抗凝活性半衰期分别为1小时、2.5小时和5小时。
对于STEMI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能够快速、有效的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生、发展,预防梗死面积扩大,缩短总缺血时间。早期即刻肝素化是STEMI救治重要的第一步,是STEMI早期极其关键的基础性治疗。
肝素是STEMI溶栓治疗中首选的抗凝辅助用药。溶栓治疗前早期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可提高早期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再闭塞,缩小梗死面积。
在溶解血栓、开通血管的同时,纤溶酶原激活剂还具有反跳性促凝的作用,纤溶酶与血凝块的结合具有极强的血小板激活作用。
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如未及时予以充分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反跳性激活,造成血栓顽固,不易疏通,导致冠脉再闭塞率高。
因此,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溶栓的基础,溶栓必须配合抗凝辅助治疗,才能避免发生血管再闭塞。
无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纤溶酶,持续性的抗凝抗栓是必须、必要的。确诊STEMI诊断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5000 U(60~80 U/kg),继以12 U/(kg·h)静脉滴注,溶栓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约50~70秒,ACT约200~30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左右。
肝素注射液为2 ml:12500单位,如果我们是用5000 U,可以将肝素加上3 ml盐水配成5 ml那么1 ml相当于2500 U,使用5000 U,就是静推2 ml。48小时之后,将肝素剂量逐渐减量,重叠低分子治疗。
对于直接PCI患者,应静脉推注普通肝素70~100 U/kg,维持ACT在250~300 s。
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时,可将普通肝素用量适当降低,一般在静脉推注50~70 U/kg,维持ACT在200~250 s。
目前,只有依诺肝素在STEMI救治中有循证医学证据,但前提是需要静脉应用30mg,继以每12小时皮下注射1mg/kg,而目前其他国产的低分子肝素在STEMI救治中均无循证医学证据。
磺达肝癸钠有增加导管内血栓的风险,不建议在直接PCI术中单独作为抗凝治疗药物使用。
来源:急诊时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