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7.5%[定义: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18岁以上人群中有多达2.45亿高血压患者。1%~2%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发展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水肿/心力衰竭(3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8%)、脑出血(11%)、主动脉夹层(2%)和高血压脑病(2%)。
高血压急症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和再入院率高,需要及时降压治疗。乌拉地尔(urapidil, URA)是一种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简称α1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控制高血压急症、重度和极重度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以及围手术期高血压。
1.1 URA的降压作用
URA是一种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同时又是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激动剂,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URA的降压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URA具有自限性降压效应,使用较大剂量亦不会出现严重低血压。
1.2 URA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URA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搏出量,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影响心率;URA不增加颅内压,不影响大脑中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有利于维持脑灌注压。此外,URA还具有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血管阻力,不增加肺血分流率,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等特点。
静脉注射URA后,起效时间为0.5~3.0 min,最快0.5 min起效,URA在体内分布呈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约为35 min,分布容积0.8(0.6~1.2)L/kg。血浆清除半衰期为2.7(1.8~3.9)h,蛋白结合率80%。50%~70%的URA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由胆道排出。排泄物中约10%为药物原形,其余为代谢产物,主要代谢产物为无抗高血压活性的药物羟化体。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01.7/10万,脑出血发病率为59.6/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为15.4/10万,其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脑卒中发生初期,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脑出血,患者的血压都可能升高,血压升高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血压管理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举足轻重。
3.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占82.6%,约70.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压升高。对于未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且血压>220/120 mmHg的患者,可谨慎降压,24 h收缩压降低<15%可能比较合理、安全;对于血压<220/110 mmHg的患者,建议至少在症状出现后24 h内不常规使用降压药,除非有特定的合并症需要治疗。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伴或不伴机械取栓),建议在阿替普酶负荷量前血压保持在185/110 mmHg以下,在负荷量后及持续输液的24 h内,血压保持在180/105 mmHg以下。对于因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伴或不伴静脉溶栓),建议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140~160 mmHg可能是安全的;对于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 mmHg以下可能是合理的,但不低于120 mmHg。对于术后血管未完全再通的患者,不建议控制血压至较低水平。
3.2 UR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对于AIS患者,急性期有效控制血压能增加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对患者预后也有积极作用。
URA用于AIS静脉溶栓前降压治疗,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率高,有利于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
URA用于静脉溶栓后的降压治疗,可促进阿替普酶溶栓后脑血再灌注。血压的变化可能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关,URA降压平稳,血压变异系数小,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更有益。
因此,URA可作为AIS静脉溶栓患者降压治疗的一线用药。AIS血管再通术中、术后静脉注射URA可使血压迅速达标,之后持续输注URA,通过调节静脉输注速度控制血压至合理范围。
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伴或不伴机械取栓),建议溶栓前血压保持在185/110 mmHg以下,在溶栓后24 h内,血压保持在180/105 mmHg以下;对于因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伴或不伴静脉溶栓),建议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对于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 mmHg以下,但不低于120 mmHg。URA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强)。
3.3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在所有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的比例为14.2%。ICH患者常出现血压明显升高,且血压升高(>180 mmHg)与血肿扩大和预后不良相关。对于ICH急性期需要降压的患者,在ICH发病后2 h内开始治疗,且在1 h内达标,可减少血肿扩大风险并改善预后。
轻中度ICH合并收缩压150~220 mmHg的患者,急性降压的收缩压目标值为140 mmHg并维持在130~150 mmHg之间是安全的,可能有利于改善功能结局。
对于严重或大面积脑出血或需要外科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对于收缩压>220 mmHg的患者,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持续静脉输注药物控制血压可能是合理的,收缩压目标值为160 mmHg。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所有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的比例为3.1%。颅内动脉瘤是SAH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SAH的独立危险因素,SAH的血压管理分为动脉瘤处理前和处理后两个阶段。动脉瘤处理前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降低血压可能是防止再破裂的一个治疗手段,但目前尚不明确能够降低动脉瘤再出血风险的最佳血压水平,动脉瘤处理前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动脉瘤处理后,应参考患者的基础血压,合理调整目标值,避免低血压造成的脑缺血。
3.4 URA在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脑出血急性期应采取平稳降压治疗,避免血压过度波动引起预后不良,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还要考虑对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URA平稳降压,不增加颅内压,不影响大脑中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可作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一线用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URA平稳降压,可以有效防止血肿扩大,减少脑血肿周围水肿,减轻患者脑组织及周围神经受压情况,减轻神经损害。此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URA平稳控制血压,能够避免血压急性或持续升高引起的脑水肿加重,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对于急性期需要降压的ICH患者,建议在发病后2 h内开始治疗,且在1 h内达标。
收缩压150~220 mmHg的轻中度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维持在130~150 mmHg是安全的。
收缩压>220 mmHg的ICH患者,建议将收缩压降至160 mmHg。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动脉瘤处理前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URA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强)。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3) : 305
换药后剂量怎么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