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李洪霞教授: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2024-07-2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大于65岁的老年人较非老年人更易发生感染及其并发症,但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研究、应用指南经常将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在外,老年人按照药物说明书用药,普遍面临药物过量致副反应增加或药物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的问题。另外,老年人之间包括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之间有明显的异质性。因而抗感染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已迫在眉睫。


个体化治疗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密不可分。PK/PD是研究药物剂量相对应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可以反映药物-人体-病原体之间的关系。药动学/药效学的三个主要参数是:药物峰浓度(Cmax)/最低抑菌浓度(MI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MIC、%T>MIC。PK/PD指数指的是能代表某个药物临床疗效的PK/PD参数(上述三者之一)。PK/PD靶值指的是为保证临床疗效(抑制微生物生长)PK/PD指数需达到的数值。例如万古霉素的PK/PD指数是AUC/MIC,靶值为AUC/MIC≥400见表1。


表1抗感染药物分类

图片

注:PAE抗生素后效应,Cmax药物峰浓度,AUC曲线下面积,MIC最低抑菌浓度



老年人PK(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主要变化是肝肾血流减少,药物经肝代谢以及肝肾清除减慢,半衰期明显延长,容易导致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PD(治疗作用和副反应)的主要变化是MIC可能升高,也更容易出现药物副反应。其他的PK变化包括常合并低蛋白血症,治疗之初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伴随药物清除增多,之后可能出现血药浓度不足。老年人体液体总量减少导致亲水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升高,脂肪比例升高导致亲脂性药物血浓度降低。老年人低体重或脂肪减少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见表2。


表2 可能与年龄相关的抗感染药物PK改变

图片

注:AMR抗生素耐药性,CYP细胞色素P450,PK药代动力学,↓表示降低,↑表示增加


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本质是将监测每一个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转化为监测血药浓度(常常是谷浓度),目标是最大化疗效的同时最小化副反应。抗感染药物TDM研究更多集中在危重、肥胖、肝肾功能障碍等人群,老年人资料缺乏。我们在北京地区四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老年人利奈唑胺谷浓度较非老年人急剧升高,65~80岁患者中位稳态谷浓度11.9 mg/L,81~90岁为23.8 mg/L,90岁以上为31.1 mg/L(年龄每增加10岁浓度增加约10 mg/L),强烈建议对接受利奈唑胺的老年患者进行TDM,将谷浓度控制在2~8 mg/L。同时我们建立了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指导利奈唑胺的剂量调整和治疗时间。另外,我们同期开展了另一项多中心、前瞻、观察性研究显示,北京地区超过80%老年患者应用替考拉宁的剂量不足,治疗7天内及15天后分别有66.4%及17.0%的患者替考拉宁谷浓度低于10 mg/L。但谷浓度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呈蓄积趋势。停药后7天内、8~14天和15天后,分别有33.9%、15.6%和5.5%的患者替考拉宁谷浓度仍高于10 mg/L。我们的研究中患者最高谷浓度低于40 mg/L,在此范围内肾毒性与谷浓度不相关。我们建议老年患者前3天的初始剂量为400 mg,间隔12小时,随后第4至14天的剂量根据肌酐和体重进行调整,14天后建议维持剂量为每日200mg。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对老年人应用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抗真菌药物期间进行TDM。




但基于抗感染药物浓度和列线图的剂量建议存在局限性,即未考虑个体患者的PK/PD特征及其PK、PD的动态变化。应用动态治疗药物监测(TDM)得到的患者峰和/或谷浓度及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其他临床资料,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指导后续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选择药物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进行TDM并调整用药,后续患者TDM数据进一步优化PPK模型,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模型引导精准用药(MIPD)见图1。但老年人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尚缺乏,MIPD对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的影响也缺乏验证。未来研发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血药浓度,MIPD软件与患者实时临床数据相融合,预期可以实现老年人个体化精准治疗。


图片

图1治疗药物监测及模型引导精准用药




作者简介



图片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

李洪霞教授

  •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 主要从事老年重症感染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 近5年作为第一、二负责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包括多篇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十余篇,单篇最高IF 12.05

  • 获解放军总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委员会呼吸与危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委员会老年病学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委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

  • 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副组长、呼吸病学分会支扩学组委员

  • 全军呼吸内科专委会感染学组委员

  • 《临床肺科杂志》编委


本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呼吸与危重症编委会编委、呼吸感染领域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佘丹阳教授组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