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 | APASL2025 成功召开

2025-03-3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9b986348dc6a75131c24303fa7d693d.jpg2025 年 3 月 28 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开幕式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亚太地区肝病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以 “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奇迹”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千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前沿进展与创新策略。


video

开幕式




















聚焦全球协作与学术传承





















3月28日上午 9 时 15 分,开幕式在主持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宇理事长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大学庄辉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高雄长庚医院陈肇隆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日本京都大学Masao OMATA教授、印度新德里肝胆研究所Shiv K. Sarin教授、日本顺天堂大学Shuichiro Shiina教授、土耳其科学院Necati Ormeci教授、中国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廖家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徐小元教授和王宇理事长主持开幕式


致辞环节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党夏刚副局长致辞


夏刚副局长表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进程正加快推进,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感染者治疗效果稳步提升,全社会防治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目前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还面临着较大挑战,存量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基数大,诊断发现和治疗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预防接种、母婴阻断、血液安全管理等,并加强检测筛查力度、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管理等,动员全社会和全民参与,促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预防、干预、治疗、管理的有机结合。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领域专家学者,展现了专业学术机构在联合防控病毒性肝炎方面的努力,这与我国一贯坚持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高度契合。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全面展示肝病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肝病防治工作的创新融合与发展,为推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肝病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8ca3bd48036ccddeddb1812ad8aff34.jpg

魏来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表示,值此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倒计时五周年之际,我们开启病毒性肝炎消除论坛,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探讨加速消除策略。这一行动既是对"以患者为中心"核心理念的践行,亦是为中国乃至全球肝病防控贡献亚洲智慧。


消除肝炎绝非单一路径可达成。我们亟须构建跨学科协作网络:在预防层面强化疫苗接种与高危人群筛查;在治疗层面推进抗病毒新药研发与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外科层面提升肝癌早诊早治能力。我们特别设立"功能性治愈"论坛,聚焦慢性乙肝治疗突破,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共享优化临床实践,切实缓解患者疾病负担。本次大会首创肝病领域女性领导力论坛,致敬Diana A. PAYAWAL教授等杰出女性学者。在亚太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在科研决策与临床创新中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该论坛旨在打破性别壁垒,既推动女性从业者职业发展,亦关注女性患者特殊诊疗需求,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肝病防治环境。


2025年APASL北京年会将继续深化三大使命,即通过特邀演讲与严格遴选的科研成果展示,搭建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运用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破解肝病诊疗中的"亚洲难题";延续贾继东教授自2010年推动的学术网络建设,促进跨文化学术友谊。在Masao OMATA教授、Shiv K. SARIN教授等先驱者的引领下,亚太肝病学界已从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让我们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将个体智慧凝聚为集体力量,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患者迈向消除和治愈肝病的新未来而共同奋斗。


Masao OMATA教授致辞


日本京都大学Masao OMATA教授提到,APASL作为国际性的肝病学术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肝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他强调,本次年会将为亚太各国提供一个宝贵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肝病挑战,保障人类健康。他还特别感谢中国肝病界对APASL的积极参与和重要贡献。


定格瞬间


随后,徐小元教授介绍了APASL指导委员会(APASL Steering Committee)的全体专家,并邀请各位专家上台合影。


1805b8ec0080c7b100ea4bf55963a3a.jpg


开幕报告与主席报告




















学术盛宴,精彩纷呈





















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迎来了备受瞩目的开幕报告与主席报告环节。来自东京的 Shuichiro SHIINA 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共同主持了本环节。


Shuichiro SHIINA 教授和南月敏教授主持开幕报告与主席报告环节


APASL 和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98b5de0a9ea5402523e7782d617a618.jpg

Masao OMATA 教授


Masao OMATA 教授在其报告“APASL 和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中,详细阐述了近年来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学术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他指出,该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特别是在2021—2023年间,中国作者的投稿量超过一半比例,显示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活跃度。


OMATA 教授接着介绍了APASL的发展动态,提到学会创新性推出单一话题的会议,并已经成功举办了58次,这些会议的举办地点遍布各地,其中中国所占比例相当大,对APASL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00年APASL大会开始举办以来,中国承办的两次会议都是参会人数最多的,这为中国举办国际会议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在报告的后半部分,Masao OMATA 教授重点介绍了日本肝细胞癌(HCC)的流行病学情况,并分享相关进展:2023年HCC的死亡率较2002年下降了66%,这主要归功于“Find Small, Treat Early”(早发现、早治疗)的策略。因此,OMATA 教授强调,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亚洲以及整个亚太肝病学会需要一个共同的平台来进行相关研究和工作。他通过团队开展的工作分享了相关经验,并指出基于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共同讨论和设计治疗方案。


亚洲肝脏病学


d40d92dd08680125c4c6e3d22e16317.jpg

Shiv K. SARIN教授


在题为“亚洲肝脏病学”的分享中,Shiv K. SARIN教授首先提到了APASL发起的“亚洲肝病”调查结果,许多医生经历了严格的审查和考核才成为肝病专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同时也存在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接着,SARIN教授回顾了APASL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过去建立的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APASL作为亚太地区肝病领域的核心学术组织,通过年度国际会议促进了前沿成果的交流和临床经验的共享。依托多个专项工作组,APASL推动了重大疾病的研究,例如肝硬化门脉高压(2004年成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累计前瞻性研究超过11,000例患者)、肝癌(HCC-AHOC,覆盖7,500例患者)等工作组构建了临床数据库。APASL还主导发布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两项国际指南和病毒性肝炎消除计划,展示了利用亚洲人群数据填补国际空白的科研领导力。APASL基于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诊疗标准,为全球肝病防控提供了兼具区域特色与普适价值的科学范例。最后,Shiv K. SARIN教授提出了“肝脏即生命、爱与浪漫”的理念,表达了APASL的愿景,强调了肝脏与生命、爱情和浪漫之间的紧密联系。


公共卫生层面的肝脏疾病负担


fd576186dee0d36386c1cf3df7b808f.jpg

王宇理事长


王宇理事长在题为《公共卫生层面的肝脏疾病负担》的报告中,主要讲述了中国大陆地区肝病的公共卫生负担,特别是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来进行阐述。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长期感染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核心诱因,其中肝纤维化进程显著提升肝癌发生风险——这一发现凸显肝炎与肝癌防治的强关联性。当前实践表明,通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肝病进展,结合定期随访(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已广泛配备CT等设备,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肝癌早期筛查)可显著提高肝癌早诊率,从而降低死亡率。然而,现有诊疗体系仍面临关键瓶颈:临床管理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标准化模式。为此,亟需构建覆盖全国的乙肝患者全周期管理体系,同时强化多学科协作网络,整合肝病内科与肿瘤科资源以优化院内肝癌诊疗路径。王宇理事长强调,唯有将科学证据转化为系统性公共卫生策略,才能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跨越,最终减轻肝病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健康负担。


早期HCC诊断的筛查和风险分层


44dd669788bac66340245472126a36e.jpg

Necati ORMECI教授


在“早期HCC诊断的筛查和风险分层”的报告中,Necati ORMECI教授详细阐述了肝细胞癌(HCC)的现状和挑战。他提到,HCC是全球男性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肝硬化患者中。HCC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90%,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他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他指出,通过有效的监测,患者的生存机会将大大提升。


报告中,ORMECI教授介绍了HCC的风险因素,包括肝硬化、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MAFLD合并2型糖尿病、HbA1C >7、Fib-4 > 3.25、长期酒精摄入、遗传性血色病、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高遗传风险、高龄、性别为男性和肥胖、曾接受最佳治疗的HCC患者病史,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Necati ORMECI教授指出,这些因素都是HCC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他建议,具有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应纳入监测计划,以便于早期发现和治疗HCC。


未来肝病学


7fa24d87c915260563704c2cdc460cd.jpg

魏来教授


魏来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展望了“未来肝病学”的发展,他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技术进展,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先进的成像技术,正在彻底改变肝脏护理的面貌。其次,全球合作是另一个关键点,通过国际合作来缩小医疗差距。第三,多学科合作,结合不同专业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最后,四个战略支柱(4I),即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体化(Integration)、智能(Intelligence)、创新(Innovation),构成了未来肝病学发展策略的基础。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魏来教授强调了塑造肝脏病学未来的重要性。他指出,利用国际合作、技术整合、数据驱动和创新具有巨大的变革潜力,能够彻底改变肝脏护理。AI、大数据和多学科合作的方法正在重塑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式。同时,他提出了关键需求,包括持续投资于研究、承担伦理责任,以及在获取创新成果方面实现全球公平。


魏来教授总结,如果我们一步步地将这些努力转化为实际成果,就能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并确保病患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肝脏疾病中的精准外科手术


8b309748ca0113bee5dca6ffebd83616.jpg
董家鸿院士


董家鸿院士在题为 “肝脏疾病中的精准外科手术” 的报告中,深入分享了其团队于精准肝脏外科手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取得的最新成果。


董家鸿院士围绕三个关键方面展开分享:一是重新定义现代手术的概念;二是精准肝外科技术体系的再构建;三是塑造精准外科的未来。董院士认为,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精准化的肝脏手术模式势必会重新界定现代外科的概念。而精密的肝脏手术技术体系的再造,不仅是清华长庚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未来与各位同仁开展合作同样至关重要。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进程中,董家鸿院士团队将进一步提升复杂肝胆疾病手术的治疗效果,全力塑造精准手术的未来发展走向,持续优化复杂肝病的治疗成效。这一探索不仅为肝病手术明确了未来转化与创新的方向,对其他领域手术的发展亦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颁奖典礼




















致敬卓越,激励后辈





















video


当日下午 1 时,大会举行了备受瞩目的颁奖典礼。魏来教授与土耳其学者 Necati ORMECI 共同主持仪式,Masao OMATA教授和Shiv K. SARIN 教授担任颁奖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荣获APASL Okuda-Omata 杰出贡献奖。


b32dbecd2d7103a3e29c02795922bf1.jpg


中国台湾高雄余明隆教授荣获 APASL Powell-Sarin 成就奖。


fc57f81f51b9877ba611f61f402ea5b.jpg


印度 Manoj K. SHARMA 教授摘得 Lesmana-Sollano 杰出导师奖。


80dcaf2f42c747e576e096b1d4f38bd.jpg


来自中国香港的陈静医师与来自中国台湾的黄上秦医师获得亚太肝病学会新星奖。


4a58c012d41dd34e7ee32c6ece20c85.jpg


据悉,APASL Okuda-Omata杰出贡献奖是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旨在表彰在肝病学领域作出杰出科学贡献的个人。该奖项授予具有杰出社会服务历史和领导能力的、对国内和国际肝病学领域产生积极影响的个人。贾继东教授是APASL历史上该奖项的第5位获得者!



此次 APASL2025 大会开幕式及开幕报告、主席报告、颁奖典礼等环节的成功举办,为大会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接下来的会议日程中,还将有更多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专题研讨会、口头报告、壁报展示等,涵盖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策略、预防措施以及护理等多个方面,为参会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期待在 APASL2025 大会上,全球肝病学领域的专家们能够就肝脏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学术盛宴带来的精彩纷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