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4月20日是第9个“世界痛风日”,又称“全民关注痛风日”。今年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
本报特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陈海冰教授团队,精心策划【世界痛风日·热点合辑】专题,涵盖科学饮食、消炎止痛、降尿酸药物治疗等精彩内容,旨在帮助大家拨开误区迷雾,掌握科学应对之策,进而打破“痛起来要命,不痛又疏忽”的恶性循环。
专题今日正式更新
👇👇点击海报,即刻学习👇👇
科学防控,改善预后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刘爽 陈海冰
我国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数已达数千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饮食管理作为疾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对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以及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而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是引发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嘌呤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虽然外源性嘌呤仅占20%,但饮食因素对血尿酸水平影响不容小觑。
高嘌呤饮食会增加尿酸生成,同时影响肾脏排泄尿酸,进而导致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因此,合理的饮食管理是维持血尿酸稳定、减少痛风发作风险的关键。
根据嘌呤含量,常见食物可分为低嘌呤、中嘌呤、高嘌呤三类。
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浓肉汁、啤酒等,应严格限制或避免食用;
中嘌呤食物在痛风缓解期可适量食用;
低嘌呤食物如多数蔬菜、主食、奶类、部分水果等,是患者的主要食物来源。
不过,像含嘌呤丰富的蔬菜、坚果及豆制品,痛风患者也可适量摄入,不必完全忌口。长期严格限制嘌呤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会影响体内酸碱平衡。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减少酸性食品摄入,增加碱性食物摄入。常见的酸性食物有蛋黄、乳酪等;碱性食物包括红豆、萝卜等。
通过监测尿pH值,患者可以调整饮食中酸碱食物的比例,必要时还可借助药物调节,但在碱化尿液时要注意充分水化,防止肾结石形成。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和酒类,这些食物会显著增加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发作。
限制摄入红肉、海鲜、含糖饮料和果汁等。不过,并非所有海鲜都不能吃,痛风缓解期可适量食用低嘌呤、中嘌呤海鲜。
鼓励患者摄入奶制品和蔬菜,奶制品是低嘌呤食物,有助于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大多数蔬菜嘌呤含量低,还富含膳食纤维和钾,有利于尿酸排泄。
患者要严格限制嘌呤摄入,每天不超过150 mg,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50~70 g,多选用低嘌呤食物,并保证每日至少3000 ml的液体摄入。
可采用正常平衡膳食,维持理想体重,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超过80 g,限量选用中嘌呤食物,肉类可煮熟弃汤后食用。
对于痛风性肾病且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遵循优质低蛋白膳食原则,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膳食计划。
海鲜并非完全不能吃,痛风患者可根据嘌呤含量选择性食用。
豆类及豆制品适量食用对痛风患者有益。
水果要挑选含果糖低的,部分富含果糖的低嘌呤水果会升高血尿酸。
含高嘌呤的蔬菜总体上不增加痛风发作频率。
含糖饮料会升高血尿酸,要避免果糖类饮料。
奶制品不会增加痛风风险,宜选择低脂/脱脂奶制品。
茶和咖啡可正常饮用,适量饮用有助于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饮食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且因人而异。患者应了解相关饮食知识,避免误区,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通过科学饮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亚太痛风联盟常委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委员
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高尿酸学组 组长
主要从事痛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诊治与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
发表SCI论文50篇,包括JCI,Diabetes,Diabetologia,Metabolism
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2023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
THE END
版权说明:本文系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内分泌学科编委会精心出品,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