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儿童急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2023-04-21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二、急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一)观察大便

1.正常婴幼儿的粪便 婴幼儿肠道功能处于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大便外观因年龄、喂养方式的差异而不同,健康婴儿的大便为金黄色糊状便、质地均匀,可混有黄色颗粒、奶瓣和酸味。婴儿的排便次数难以像成人一样明确规定,可以每天3~5次,甚至7~8次,也可以3天甚至1周以上才排出一次黏稠的粪便。


(1)粪便性状与食物有关:因母乳中富含低聚糖,特别是乳糖,肠腔中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水、氢离子,故粪便有酸味、稀薄水多,肛周皮肤易发红,伴随肠鸣、腹胀和放屁多。当母乳中脂肪含量较高时,肠腔中多余的脂酸与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形成皂块,即为奶瓣。


(2)粪便颜色与胆汁有关:胆红素与胆绿素让粪便呈黄色和绿色,粪胆素原无色。粪便中胆红素为主时粪便呈橘黄色,胆绿素为主时粪便呈黄绿色或绿色,粪胆素原增加时粪便呈黄色。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偏黄绿色,而人工喂养婴儿的粪便呈黄色。粪便中的矿物质随时间氧化让粪便颜色变深。


无论粪便有奶瓣还是呈绿色,抑或粪便水分增多、排气、腹胀,多属于婴儿早期短暂的喂养不耐受,如果婴儿健康生长就不用干预,避免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


2.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粪便

(1)泡沫便:提示结肠中有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见于糖类消化不良。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营养状态良好,不予干预;如果婴儿急性腹泻病后出现泡沫便,属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给予饮食调整,减少乳糖摄入。


(2)食物残渣便:粪便中可见食物原形,如蔬菜碎、胡萝卜粒,如果成形的粪便中混有食物残渣,意味着口腔咀嚼不充分;如果在大量稀便中出现食物残渣,意味着胃肠排空过快。


(3)血丝便:在黄糊便或条状便的表面可见少量血性黏液,不伴腥臭,多与婴儿肛周皮肤破损、过敏性结肠炎、肛裂、结肠息肉有关,通过病史采集、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病因,症状持续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4)黏液便:当较硬的粪便通过肛门时可挤压肛窦腺分泌白色黏液,附着在粪便表面,提示粪便过于粗硬。随粪便排出暗红色、灰褐色血性脓液,且排泄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提示结肠黏膜炎症。


3.病理性粪便

(1)水样便:见于渗透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见于病毒性肠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等。感染性肠炎常常突发起病,结合年龄、发病季节、大便性状能够做出经验性判断,可以伴有低热、呕吐、乏力和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病程1周可自愈。非感染性肠炎与饮食有关,喂养史可以提示线索,若症状迁延反复需要调整或回避可疑的食物。


2)症状性腹泻内科疾病:消化系统外的感染,如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常合并腹泻,大便通常呈水样便,很少出现黏液脓血便。除发热、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外,可以找到相应的原发病表现,如尿路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检异常;呼吸道感染可以出现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前囟门隆起、脑脊液异常改变。


(2)黏液脓血便:提示肠道黏膜炎症,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肠炎见于各种肠道原发性、继发性、多重混合性感染:非感染性肠炎见于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炎、乳糜泻、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粪常规和血常规无法区别两者。感染性肠炎急性起病、降钙素原增高明显,多次粪便普通培养、特殊培养可检测出病原菌,给予营养支持、对症止泻治疗和经验性用药,肠道感染多可自愈,病程1~2周,很少超过1月。非感染性肠炎起病缓慢、病程迁延,降钙素原阴性,多次粪便普通培养、特殊培养无法检出致病原,需要通过内镜检查、黏膜病理、消化道影像和免疫抗体综合判断。


2)症状性腹泻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早期出现腹痛、黏液脓血便,腹部查体可以发现异常,如腹胀、拒按、哭闹加剧、肌紧张,腹部B超和请外科会诊是紧急且必要的。


(3)脂肪泻:见于脂肪消化不良,粪便有油脂感或附着坐便器很难冲刷干净或漂浮在水面,油脂在结肠分解发酵后产生恶臭气味,未消化的脂酸刺激结肠分泌增加,大便中水分增多。粪便检验见脂肪滴(粪便苏丹Ⅲ染色每低倍视野超过8滴),肠道黏膜多无炎症表现,见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胆汁分泌障碍。


腹泻病常多种机制并存,例如当侵袭性细菌感染造成小肠、结肠广泛炎症时,肠腔渗透压增加、分泌增多、炎性渗出是同时存在的,需要根据大便性状和排便特点,通过症状和机制的逻辑自洽,找出发挥主要作用的机制,给予精准治疗。


(二)评估病情和并发症


1.脱水程度 根据口唇皮肤的干燥程度、口渴程度、尿量和尿色、精神状态、心音心率等指标判断脱水程度,由此推算累积丢失量和首个24小时补液总量。


2.脱水性质 失水和失钠程度是否一致、血浆渗透压是否发生变化决定脱水性质。生理状态肠腔是等渗的,腹泻时肠道等比例丢失水、钠,血钠为130~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补液用1/2张力液体。当机体处于慢性营养不良、电解质储备低下,或腹泻后补充无张或低张液体,出现低渗性脱水,血钠<130mmol/L,液体重分布为细胞外流向细胞内,循环容量不足、休克,补液需要等张或2/3张力;如果血钠<120 mmol/L,则需补充3%氯化钠溶液。当腹泻伴有高热、大汗,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钠>150mmol/L,出现高渗性脱水,患儿口渴明显、激惹、惊厥,补液需要1/3 张力。


3.电解质 腹泻时肠道钾盐绝对性丢失导致机体缺钾,失代偿时出现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通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呼吸浅促、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减弱来判断。即使患儿没有出现低钾血症的表现,患儿细胞内的钾离子储备也是缺乏的,如果不能正常饮食,应在有尿的前提下经口或静脉补钾。


4.酸碱失衡 肠道的CI--HCO3-交换使得肠腔中HCO3-浓度较高,腹泻时HCO3-丢失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口唇樱桃红、食欲减退和呕吐,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诊断代谢性酸中毒。


5.营养评估 根据患儿身高、体重检查结果,血常规、血生化、维生素检验结果,判断有无消瘦、生长迟缓、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不良并发症。


急性腹泻病的诊疗思路见图15-2。


image.png

图15-2  急性腹泻病诊疗的思维导图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微信图片_20230420101855.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