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协和成果丨7年耕耘,发现提高胰腺癌化疗疗效新靶点

2019-06-11作者:肿瘤小编资讯
北京协和医院胰腺癌

驻地记者  郭晶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胰腺团队近7年来基于胰腺癌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开展研究,突破性地发现可提高化疗疗效的靶点。此研究荣获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度医疗科研成果三等奖。

胰腺癌号称“癌中之王”,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约80%的患者确诊时伴有局部的侵犯或转移,手术及化疗效果均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为8.4%。由于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以及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胰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对胰腺癌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可以明显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胰腺癌有着特殊的微环境,胰腺癌微环境由细胞外基质、新生血管、新生淋巴管、神经纤维、免疫细胞、成纤维母细胞以及星状细胞等间质成分构成。其中免疫细胞数量最多,约为50%~70%。但是,免疫细胞会被肿瘤细胞“驯化”,不仅不能抑制胰腺癌生长,反而促进胰腺癌发生、转移以及耐药产生。基本外科刘乔飞医师介绍:“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系列模型、胰腺癌患者标本及临床数据库,以及团队构建的胰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转录组及蛋白组学数据库,探讨胰腺癌细胞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赵玉沛院长指导下和廖泉主任带领下,刘乔飞医师等围绕胰腺癌的微环境,研究新的治疗靶点。课题组基于基本外科实验室,组建了包括病理科、肿瘤内科、中心实验室以及基础所在内的合作团队。7年来,在关键免疫细胞的鉴定、肿瘤细胞驯化关键免疫细胞的机制、关键免疫细胞促进胰腺癌耐药的机制和研发提高化疗疗效的新方法等方面均有原创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通过分析胰腺癌癌旁及癌组织中30个微环境因素后,发现M2型巨噬细胞在癌组织中数量最多,且与胰腺癌干细胞、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呈明显正相关。胰腺癌细胞大量分泌TGF-β1和GM-CSF,促进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极化,后者通过维持胰腺癌干细胞,诱导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形成,促进吉西他滨耐药。吉西他滨刺激胰腺癌细胞后,促使其分泌更多TGF-β1以及GM-CSF,造成恶性循环,又导致继发耐药。

微信图片_20190611165532.png

                             (图示大量免疫细胞浸润

研究揭示,M2巨噬细胞、TGF-β1和GM-CSF是胰腺癌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阻断TGF-β1和GM-CSF可以改善吉西他滨诱导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吉西他滨的疗效。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胰腺癌肿瘤免疫研究体系,通过对胰腺癌综合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以期转化为真正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手段。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