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肾小球疾病的高血压及蛋白尿管理

2024-07-17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刘丹


肾小球疾病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小球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也是促进疾病进展和影响疾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肾小球疾病高血压发生机制主要包括: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活性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以及舒血管物质分泌减少。据统计,我国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40%~80%,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因此控制肾脏病患者高血压对改善患者不良结局至关重要。


肾小球疾病与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产生机制主要由于免疫反应、炎症、缺血等损伤性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结构受损,通透性增加,滤过蛋白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引起。蛋白尿持续存在,可进一步引起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此外,由于蛋白质随尿液丢失,机体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血栓、感染、脂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大量证据表明,蛋白尿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策略。


治疗与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与蛋白尿的基石。指南推荐的最佳干预措施是健康饮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量,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饮食和地中海饮食,另外合理运动、控制体质指数(BMI)、减烟限酒、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样有助于缓解病情。


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尽管非药物干预对高血压有益,但病情较为严重者仍需药物治疗。2021 KDIGO指南推荐,CKD患者降压总体目标为<140/90 mmHg,对于尿白蛋白排泄≥30 mg/24h的CKD患者降压靶目标则更为严格,需控制<130/80 mmHg。


钙离子受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都可以作为初始选择药物。


对于合并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首选使用最大耐受或允许剂量的ACEi或ARB类药物。因其能够抑制RASS激活、心肾保护且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而减少尿蛋白,被普遍用于CKD患者高血压的一线治疗。研究表明,ACEi和ARB两药联合未见明显获益,因此不建议两药联合应用。用药2~4周后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超过30%时可考虑减量或停药,使用期间要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情况,CKD4期及存在肾脏低灌注而未纠正者应谨慎或禁止使用。


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可应用于不同时期CKD患者的降压治疗。α1受体阻滞剂、中枢α受体激动剂等,可酌情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一种同时作用于RAAS和利尿钠肽系统(NPs)而实现多途径降压的新型降压药,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代表,其通过发挥利尿利钠,降低体内容量负荷,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而达到降压目的。另外,NPs的激活有利于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对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重构等也可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推荐应用于CKD合并高血压人群,特别是合并心功能不全者的治疗。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血肌酐、eGFR、血钾等,根据患者检测指标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减量或停药。


蛋白尿的药物治疗


一般药物治疗  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需根据病因、病理选择治疗药物,治疗靶目标根据原发病程度设定,尽可能控制蛋白尿在0.3g/24h以下。


常用抗蛋白尿药物的选择是ACEi或ARB,它们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达40%~50%的蛋白尿。近年来研究发现,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可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产生,减缓GFR下降,抑制CKD进展,因此推荐uACR≥25 mg/mmol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可予使用。此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在临床研究中,能持续减少蛋白尿、间质纤维化和炎症通路的激活,与甾体MRA相比,非甾体MRA(非奈利酮)不易引起高钾血症,目前在国内已上市,主要用于GFR≥25 ml/min/1.73 m2的CKD伴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一些中药如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冬虫夏草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能够降低尿蛋白,还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  在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治疗中,恰当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十分重要。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霉酚酸酯等)作为肾小球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根据KDIGO指南推荐,如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MCD,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成人FSGS或狼疮性肾炎等免疫疗法。但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包括感染、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糖脂代谢紊乱甚至某些免疫抑制剂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肾小球疾病选用免疫抑制治疗,应根据患者蛋白尿程度、肾脏病理类型、疾病活动程度、患者有无感染等综合考虑,仔细考虑肾脏获益与副作用的风险,合理使用。


近年来,常用生物制剂(CD20单抗、BLyS特异性抑制剂和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持续缓解蛋白尿,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利妥昔单抗是第一类用于肾脏疾病的抗CD20抗体,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包括: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MCD和FSGS;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AAV肾损害和LN等。首个人源化Ⅱ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奥妥珠单抗也在针对活动性LN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贝利尤单抗作为首个BLyS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减少SLE患者异常B细胞的数量,促进B细胞凋亡。此外,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被推荐用于aHUS、C3肾小球病的治疗。


总结



高血压、蛋白尿的管理是肾小球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点,目的是预防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降低蛋白尿的直接肾脏损伤及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缓 GFR 下降,应受到广泛重视。新型药物的问世为高血压、蛋白尿的治疗带来曙光,合理、规范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中国医学论坛报《肾小球疾病的诊治策略》专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