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近年的迅猛发展令世界瞩目。从仿制、跟跑到比肩乃至领跑,中国学者和药企已开启了自主研发的光荣历程,这份荣耀里不仅饱含中国智慧,也是政策扶持的结晶。本篇我们特邀医药政策领域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接受专访,聆听医药政策意见领袖为我们指点江山,剖析中国“智”造背后的故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
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认证小组成员
“沪苏浙皖闽”四省一市综合医改联席会议专家指导组副组长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国际临床药物” 杂志主编
营造激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氛围
胡善联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政策方面大力强调科技创新,为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营造了极好的氛围。
2019年至2020年,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科学家座谈会两度强调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我国也将推行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应对时代给予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系列文件鼓励科技创新,并强调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明确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部委层面指出,应推进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全面融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在近期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则再次强调,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胡教授说道,良好的政策氛围必将成为卫生改革和医药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多方合作助推自主创新药物走出国门
我国近年创新药研发形势喜人,在群雄逐鹿的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等领域也不乏自主研发产品。国内药企的蓬勃发展对于医保药品价格谈判也是一大助力,面对国内企业的强势竞争,进口药物必须降低价格来参与竞标,也使得国内医药领域拥有更多选择。事实上,目前我国有大量创新药物正在国外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中国“智”造走出国门,从跟随者、陪跑者变身参与甚至引领者,多方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胡教授指出,在创新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均需加强多方合作,不断探讨新的合作模式。首先在最初研发阶段,希望国家加强科研经费支持,并呼吁广泛的社会民营资本投入;其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的改革对于提升研发者热情大有裨益,国际上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于有潜力的新药的扶持政策值得我们参考;再者药物上市前的审批速度还应加快,而药监部门也应转变角色,成为推动药物研发的加速器;另外在药物上市后,药企加大宣传力度、国家医保与医政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开展药物深层次研究,也是促进医生深入了解药物相关信息并将其更多应用于临床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在获得销售利润后,也应将部分回报转化为研发投入,以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政府是成果转化中的重要媒介,其中医保政策对于新药研发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医院60%以上的药物费用来自医保,因此获得医保支付的药物可以更快进入医院。这里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做法,对于尚不成熟、暂不能进入医保报销的药物,允许有一年的时间采取有条件支付,如一年内可获得更可靠的临床依据或真实世界数据证明疗效,第二年谈判时即允许进入医保。若一年内发现疗效不明显,可能需要降低药品价格,或暂时不给予报销。
最后,国内药物价格低廉导致国际市场定价偏低是创新药企反应非常强烈的一大问题。是否可以效仿国外做法,出台政策对价格进行保密协议,将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公布的价格分开,提升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药物走出国门的竞争力和动力。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可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