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申城仲夏聚群贤,精准医疗启新篇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妇科精准医疗学术大会开幕

2025-07-04作者:壹生妇产学院资讯
非原创

图片1.png

申城七月,骄阳似火,却不敌妇科精准医疗领域的学术热情。2025年7月4日,由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专科分会协办的“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妇科精准医疗学术大会”在沪启幕。来自全国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黄浦江畔,以“精准医疗赋能妇科诊疗新未来”为核心,共同拉开了这场聚焦妇科精准医疗前沿的学术盛宴序幕。

首日议程中,10场主旨报告围绕“宫颈病变规范化诊治”、“女性生殖道畸形诊治新策略”、“卵巢癌 PARPi 维持治疗进展”等核心议题展开,国内顶尖专家倾囊分享,为参会者呈上精准医疗在妇科领域的“前沿知识盛宴”。


开幕式


微信图片_2025-07-04_232149_741.jpg

王珏教授主持开幕式

下午1时许,伴随大家的翘首期待,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图片3.png

华克勤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指出本次大会以精准医疗为核心,围绕妇科诊疗多维度学术碰撞,聚焦临床痛点,将前沿成果转化为基层可及的标准化方案,凝聚行业智慧守护女性健康、推动妇科精准医疗发展。

 

图片4.png

魏丽惠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肯定了专委会两年内构建精准医疗多维度学术平台、形成技术规范与临床转化共识的成果,强调精准医疗借助高通量测序、AI等技术推动妇产科诊疗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型(如宫颈癌个体化治疗保留生育功能),并指出技术下沉、成本效益及人才梯队等挑战,呼吁通过产学研协作加速成果转化,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女性。

 

图片5.png

金莉萍副院长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莉萍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及百年“红房子”医院在妇科肿瘤、生殖医学等领域依托精准医疗形成技术优势,并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强调本次大会议程以三十余场专题报告覆盖精准医疗全链条,期待通过学术交流为妇科领域前沿问题提供新思路,助力精准医疗技术惠及更多女性健康。

 

图片6.png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卢江会长致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卢江会长通过视频致辞,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肯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委会成立两年来在搭建跨界协作平台、推动学术创新与临床融合等方面的成果,强调本次大会聚焦宫颈病变诊治、肿瘤分子特征诊疗等前沿议题的重要意义,呼吁加速技术下沉基层,构建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网,助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术授课


马丁院士:面对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妇科肿瘤防控水平

图片7.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指出,在中国妇科肿瘤防控严峻形势下,我国积极探索防治策略并取得了优秀成果。其中,在宫颈癌防治工作方面,推进筛查与疫苗接种,加快国产HPV疫苗审批,开发新分流技术,并建立专科门诊等;在子宫内膜癌防治工作中,探索出子宫内膜环状活检+微量组织学检查等新筛查方法,开发生育力保护技术;在卵巢癌防治工作中,研究发病机制,探索预防措施,采用超声联合AI、液态活检等新诊断方法,制定规范诊疗指标。此外,我国还通过制定妇科肿瘤指南、开展临床试验、加强规范化诊疗管理等措施,以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魏丽惠教授:宫颈病变规范化诊治

图片8.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现状与挑战及其管理策略与进展两个方面展开详细讲授。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前病变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给处在“生育力保护”重要窗口期的育龄期女性治疗带来新的挑战。LSIL(CIN1)可以观察、随访,也可以选择消融治疗;但要防止漏诊。HSIL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伴随女性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和生育计划的多样化,对保留完整宫颈的需求也日益提升。CIN2需要根据患者生育需求再制定管理方案。CIN3需要根据其高危风险,决定治疗策略。AIS鉴于其生长方式,临床应采取更积极的管理策略。在选择管理策略时,应注意治疗常规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张世琨原司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助力建成健康中国

图片9.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张世琨原司长在授课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中国需紧抓科技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在航天、新能源、AI等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她强调,妇幼健康领域面临低生育、出生缺陷、宫颈癌防控等多重挑战,需以科技创新支撑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落实免费孕检、人工流产关爱等国家项目。针对精准医疗,她提出应依托妇产科精准医疗专委会推动技术下沉基层,瞄准国际前沿推进AI与多组学技术临床转化,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培育科技人才、设立妇幼健康科技奖等举措,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让精准医疗以技术温度守护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

 

朱兰教授:女性生殖道畸形诊治新策略——基础到临床转化研究

图片10.png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表示,MRKH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在基础研究方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世界样本量最大的多中心MRKH综合征队列的遗传病因学研究,发表于遗传学领域知名期刊AJHG,该研究发现重要致病基因突变PAX8,证实MRKH综合征非单基因遗传,患者可代孕生子。朱兰教授团队创建生物补片法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概念得到国际同行认同,应用该术式发表SCI等文章68篇,多篇发表于Q1区杂志。此外,对于先天性无阴道的“宫颈发育不良”,提出了临床新分型——葫芦型和苹果型,指导患者管理及手术方式决策。


王玉东教授:宫颈癌筛查——筛查异常分流的策略与创新实践

图片11.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指出,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30~49岁女性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只有36%,筛查率不高。现行的宫颈癌筛查管理流程为初筛-分流-诊断,HPV DNA初筛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方案被越来越多的指南推荐。当前宫颈癌筛查的管理面临HR-HPV阳性人群数量庞大、细胞学检测质控不足、阴道镜检查质量参差不齐以及CIN2过度治疗的种种困境。近年来,王玉东教授团队致力于基于DNA甲基化检测的一系列宫颈癌筛查技术创新研究,DNA甲基化有望成为宫颈癌初筛的检测方法其客观、自动化、分层定量的优点能弥补当前筛查策略中的不足。

 

邱丽华教授:一个没有宫颈癌的明天,HPV疫苗为女性健康而来

图片12.png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丽华教授指出,子宫颈癌的“致病元凶”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接种HPV疫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优先推荐9~45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对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推荐延迟接种。最后,教授为大家解答了HPV感染及HPV疫苗接种常见热点问题。

 

汪辉教授:PARPi维持治疗后复发性卵巢癌诊治进展

图片13.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从卵巢癌发病及维持治疗现状PARPi维持治疗后复发性卵巢癌特征及其治疗探索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手术+含铂化疗方案是卵巢癌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卵巢癌治疗模式的改变,PARPi维持后复发正成为“痛点”问题。汪教授提出加强PARPi耐药机制研究与寻找预测PARPi维持治疗敏感性的新型生物学指标。PARPi维持后化疗疗效PARPi或PARPi Plus再挑战还需更多临床证据。最后指出探索PARPi维持治疗后复发卵巢癌患者二次减瘤术的价值以及筛选手术患者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克勤教授: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保育策略及其安全管理

图片14.pn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结合“红房子”经验从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定义、诊断、治疗、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选择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展开精彩讲授。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推荐MDT管理模式,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期待治疗。新辅助化疗建议用于妊娠周数>15周的患者,推荐孕34周前终止妊娠,采用新辅助化疗者可适当推迟终止妊娠时间。手术时选择子宫体切口,远离子宫下段及宫颈,减少肿瘤播散,检查胎盘及送病理检查,延迟至产后6-8周再行宫颈癌根治术,不改变患者预后。

 

魏正强编审:从问题到方案——妇科临床科研设计解析

图片15.png

中国医科大学期刊中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编审从妇产科科研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案的选用及科研设计的意义切入,指出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临床研究。RCT被誉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在妇产科科研中,RCT常用于评估新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病例对照研究必须遵循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按发病与否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由“果”推“因”,通过两组过去暴露率的比较,来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联。META分析在妇产科评价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影响,或评估妇科疾病/产科并发症处理方法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总之,妇产科临床研究科研设计方案应多种设计方案并存、遵循伦理原则、重视质量控制。

 

冯炜炜教授:卵巢肿瘤的精准影像诊断

图片16.png

影像检查对于评估肿瘤负荷、可切除性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炜炜教授讲到,PET-CT比CT更敏感,能全面评估卵巢癌的肿瘤负荷,但是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对于腹膜、肠壁侵犯、肠系膜等诊断敏感性较差。FAPI PET/MRI检查在诊断卵巢癌转移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负荷并预测肿瘤的不可切除性,对于医生决策做PDS还是做IDS手术以及术后残留灶的预测非常有帮助。FAPI PET/CT在铂敏感复发癌的复发转移灶评估中比18F-FDG-PET-CT更精准,尤其对腹膜转移的诊断,有助于对PSR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FAPI PET可能将来用于预测PARPi治疗反应性和监测PARPi治疗效果。


主持人风采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精彩花絮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图片30.png

图片31.png

图片32.png

图片33.png

图片34.png

图片35.png

图片36.png

图片37.png


(供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