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大的区别是这3点,你知道吗?

2023-09-2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01

胰岛素分泌情况不同



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胰岛功能衰退速度极快,意味着患者一旦确诊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但更多与胰岛素抵抗有直接的联系。β细胞衰退是相对而缓慢的,因此早期的患者可以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也可以单用胰岛素,还可以联用。


2型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包括:

  •  糖尿病病史过长,β细胞逐渐衰退至缺乏状态;

  •  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胰岛素控制血糖;

  •  患者及家属要求。


02

发病原因不同



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和免疫及遗传有着极大的关联,如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免疫破坏β细胞等原因,从而导致胰岛β细胞急剧衰亡坏死,处于胰岛β细胞绝对缺乏状态。


2型糖尿病:发病涉及因素较多,与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以外,更多的是后期的发病危险因素,如肥胖,长期使用他汀类、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物,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等。


03

临床表现不同



症状区别


1型糖尿病患者自发病起就处于绝对缺乏胰岛素状态,机体无法自身合成胰岛素,也无法抑制自身的脂肪被分解。对比于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会有更加明显的口干、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发病因素多在后天因素导致,包括肥胖久坐缺少运动长期高热量饮食等。这个过程是缓慢进展的,也因此在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上远不及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急性并发症区别


脂肪作为第一大供能来源,自然会被机体大量分解利用。分解脂肪的同时会生成大量酮体(β-羟基丁酸)生成过多,对比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更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远达不到1型糖尿病严重缺乏的程度。所以临床中DKA发病率较1型糖尿病低。


临床表现上我总结大致如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发病原因

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等

遗传+免疫+后天生活方式

三多一少症状

极为明显

表现不明显,尤其老年群体

体型

普遍消瘦

消瘦、肥胖均有,后者偏多

发病年龄

80%大多在20岁前发病

40岁左右多见,如今逐渐年轻化,60岁以上发病率增加

糖尿病抗体

大多为阳性,特发性为阴性

阴性

男女比例

0-14岁女性高于男性

14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

男性高于女性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极为常见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较少发生

血糖波动程度

典型「脆性糖尿病特点」

由胰岛分泌功能决定

*脆性糖尿病:1)空腹血糖每日波动范围在5.55 mmol/L及以上;2)每日尿糖排泄量大于30 mg;3)无法预期的低血糖发作;4)频繁出现尿酮体阳性;5)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在11.1 mmol/L及以上,而且找不到明确的原因(黎明及苏木杰效应除外)。


来源: 糖友云健康


往期推荐

1、胰岛素的保存及规范注射技巧

2、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使用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3、如何处置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4、胰岛素名称后面的R、N、30、50分别代表什么?

5、了解胰岛素的注射装置

6、血糖正常+尿糖阳性,需要考虑哪些原因?

7、【一图掌握】高血糖高渗状态 vs.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区别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