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魏来教授:消除丙型肝炎,我们的进展、挑战和希望

2020-10-2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到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包括丙型肝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策略和模式。估计我国至少有76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诊断率及治疗率离2030年的目标均有很大差距。我国政府、社会团体、各级医师也在积极探索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模式,包括国家标准支持的主要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社会机构承担与政府支持模式、医联体模式、高流行区筛查与家庭医师签约模式。我国各地区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对高危人群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做到“应治尽治”,尽早达到消除丙型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


作者:饶慧瑛  李明阳  魏来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 生 威 胁, 根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最新估算,全球约有 7 100 万例慢性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 [1] 。如果不治疗,部分感染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为国家、家庭、感染者带来较高的疾病负担。因此,基于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关于 2016 - 2021 年病毒性肝炎的全球卫生部门战略,建议到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并将丙肝作为该战略的关注焦点 [2] 。实际上,这一目标是和我们的健康中国战略相一致的。我国对于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的工作,在监测、预防和筛查、药品保障几个环节中都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和成绩。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 2014 年出台了《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

  •  2017 年出台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 - 2020 年)》的战略性文件;

  • 国家医疗保障总局于 2019 年将 3 个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DA)治疗方案纳入医保目录;

  • 国家市场管理总局新近批准了针对 DAA 治疗失败的索磷维伏和第一个国产的泛基因型方案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


但是,我国要实现 WHO 提出的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达到 90% 的丙肝诊断率和在诊断的丙肝患者中达到 80% 的治疗率。估计我国至少有 760 万例慢性丙肝患者,但是,诊断率仅为 22.51%,治疗率仅 3.49% [3] 。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者和 2030 年的目标,我们仍然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有着显著的挑战

首先,目前我国对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缺少国家层面更细致的统一规划和目标。

其次,在丙肝防治的各个环节,由于大众对丙肝的认识不足,导致相关问题的产生:

  • 在预防环节,面向公众的丙肝健康教育开展力度不大,大众对丙肝的知晓度不高 ;

  • 在筛查环节,我国患者群体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和主动筛查意识不强,较少提出主动筛查 ;

  • 在诊疗环节,由于公众对丙肝的认知相当有限,对丙肝可治愈以及丙肝并发症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本期邀请了相关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丙肝防治工作者阐述丙肝消除相关的基本数据、观点和经验,并发表了国产药物研发研究结果。


同时,在 WHO 战略提出以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的策略。主要包括:


格鲁吉亚于 2015 年 4 月,由劳工部、卫生部、社会事务部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消除丙肝(stop - hepatitis C,STOP-C)运动,设定在 2020 年丙肝患病率降低 90% 的目标,并具体到每年治疗 2.5 万例丙肝患者 ;政府开发了 STOP-C 数据管理系统,并与传染病医院、患者组织、非政府组织、产业伙伴和学术团体合作 [4] 。


埃及在 2014 年 9 启动全国性消除丙肝行动计划,建立了国家系统的 HCV 感染者登记系统,对所有登记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人口密度规划治疗中心的布局,确保最近的治疗中心距离患者不超过 50 公里。在治疗中心,由肝病专家小组提供一系列医疗服务,数据库中详细记录了每位患者的治疗和随访信息。国家拨款 3.5 亿美元用于丙肝治疗,88% 丙肝患者的治疗费用完全由政府支付。


英国格拉斯哥地区开展了丙肝消除项目(Springburn),重点是针对社区门诊中接受酒精和药物成瘾康复治疗的高危人群,为其在社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即时检测,并定期在社区中提供多学科诊疗、DAA 治疗、无创评估、简化的治疗监测等。


我国台湾地区高雄大学也主导了一个针对当地具体情况的丙肝“消除”项目,在赤东 / 赤丙肝高流行地区实施了以血液透析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筛查和诊疗活动,所有确诊患者都给予了免费的 DAA 药物治疗,最终达到了该区域血液透析患者中丙肝消除的目标。


美国作为贫富差距较大和医疗资源分布公平性较差的发达国家,面临较重的丙肝疾病负担。平价医疗法案为了激励各州的医疗补助项目(Medicaid)筛查更多患者,要求 Medicaid 每提供一次免费筛查,其所负担费用由中央联邦政府的出资占比增加 1%,Medicaid 需要承诺为所有参保者中的高危人群和婴儿潮出生人群进行免费筛查 [5] 。


澳大利亚和德国发挥初级保健医师作为守门人的功能,包括家庭医师在内的许多类型的医师都可以开具 DAA 药物的处方。


苏格兰国家丙肝防治策略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其针对丙肝的整合式医疗网络。所有与丙肝防治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卫生委员会、戒毒中心、监禁场所、第三方机构、患者联盟等,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保持信息同步 [6] 。


葡萄牙的公立医保为确诊患者提供无门槛的治疗药物费用 100% 报销,并控制治疗成本,卫生部门采取按疗效付费的策略。药物费用报销与患者完成全疗程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表现直接挂钩,一次报销对应一个治愈案例,杜绝了患者因服药依从性差,多次治疗多次服药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2019 年,全球四大肝病学会,包括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AASLD)、欧洲肝脏研究学会 (EASL)、亚太肝脏研究学会 (APASL)、拉丁美洲肝脏学会 (ALEH) ,联合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发出了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共同倡议,提出了 4 大策略:

  • (1)简化:简化诊治策略,力求实现 HCV“一站式”诊治目标。

  • (2)整将丙肝诊疗整合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或其他疾病项目(例如结核、艾滋病等)中。

  • (3)服务下沉:将丙肝诊疗从城市大型医疗中心向下级医疗机构转移,以惠及更多有感染风险人群。

  • (4)合作共享 :对于简单丙肝病例,可将其分诊给初级医疗保健人员、护士、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等进行诊治 ;肝病专家主要管理复杂病例(肝硬化、肝癌、肝移植);为复杂病例建立和维持从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到专业医疗机构的转诊通道 ;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医护人员等提供丙肝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相关最新信息



我国政府、社会团体、各级医师也在积极探索。目前主要的模式包括 :


1. 国家标准支持的主要模式 ——根据《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支持院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转诊。该标准为针对医院内就诊患者筛查 HCV 感染提供了法规依据,并可能是近期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结合临床日常工作就可以进行的筛查。


2. 政府主导模式。目前宁波市和莆田市都建立了当地政府领导指导和组织的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的工作,并且在政策层面,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保管理部门和财政系统共同发布文件;在具体的操作中,形成各级医疗网联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在费用支付方面,政府、医保、医院、制药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该模式很适合于我国社会治理体系。


3. 社会机构承担、政府支持的模式。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自 2017 年建立消除丙型肝炎联盟以来,在政策推动、宣传教育培训和筛查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在政策推动方面,和四川、安徽、天津、吉林、湖南等地政府密切联系,推动早期丙肝 DAA 给予政策的建立;在陕西、安徽、甘肃、云南、四川、青海、广东、天津、湖南组织了多场丙肝的培训教育;在四川、天津、陕西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合作,进行社区和高危人群的筛查。


4. 医联体模式。甘肃武威市以中心医院和县域医院乃至乡镇卫生院形成肝病医联体,由中心医院的医师分任务到县域医院担任技术主任,给予技术指导,再由县域医院的医师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应的联系。既能够实现就地治疗,又能有效地实现对疑难病例的指导。


5. 高流行区筛查和家庭医师签约模式。成都籍田街道在历史上曾经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记录,当地的丙肝抗体流行率较高。所以,当地结合正在启动的家庭医师签约模式,在家庭医师走访分管家庭和建立健康档案的开始阶段就把 HCV 感染纳入基本检查,对于所发现的感染者,由家庭医师和当地卫生部门转入定点医院诊断和治疗,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再由家庭医师进行随访。


根据以上的国内外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考虑:

1. 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对丙肝防治工作的重视。建议将丙肝防治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传染病防治专项,制订我国《2020-203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进一步提高对丙肝的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达到 WHO 提出的目标。


2. 可借鉴其他国家率先尝试的“消除”模式,在“消除”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全民进行大规模预防和筛查的职能特性,将筛查出的患者紧密链接到临床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临床医院进行联合,建立整合式体系。


3.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师对丙肝的管理和处置能力。结合各地区医院综合能力、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和优化实验室布局。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丙肝检测能力。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做好确诊之后的丙肝患者的及时诊治,提升丙肝诊疗能力与治疗效果。


4. 建立患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社会组织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衔接,建立合理可行的共享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健康保障机制建设,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5. 加强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宣传资源,扎实做好病毒性肝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实现实体与网络结合,有效覆盖目标人群。


6.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做好公立医院改革与医保考核机制的衔接,督促医院药房尽快配备治疗丙肝的抗病毒药物,将其归为特殊药品管理范围,不纳入药占比考核等“绿色通道”,切实提高患者对丙肝药品的可及性与可获得性。


7. 学习借鉴我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防控的成功经验,对高危人群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对于慢性 HCV 感染者做到“应治尽治”。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10):809-811 

DOI:10.3760/cma.j.cn501113-20200929-00538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