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时,常常血压很快下降,但一段时间后血压又回升,而且降压药越用剂量越大,品种越多。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降压药物药效越来越不理想?
降压药不存在“耐药”问题
高血压病是一种综合病症,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由多种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却因害怕“终身服药”而不及时服用降压药,导致长期血压升高、波动性大,会造成全身大小血管及心、脑、肾等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
此外,中年患者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全身脏器及大小血管功能在逐步衰退,同时高血压病程延长,使高血压患者肾潴钠倾向加重,对盐升压破坏血管壁的作用更敏感,交感神经兴奋性有所增加等。这些异常改变综合表现,就会造成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越来越高,用原来的药不易控制,似乎是“耐药”了。
其实,降压药与抗菌药不同,不存在“耐药”问题。只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了身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造成原来对自己的病情有效的药物药效明显下降的现象。
及时用药,降压达标年龄老化、高血压病程长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及时服降压药,平稳控制血压,同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低钾的饮食习惯、心理压力大、缺少运动等,是可以延缓心、脑、肾以及血管病变的发展,也不至于使降压药由有效到“无效”了。
此外,患者不但要及早服药,且血压一定要“达标”。一般早期高血压患者若无心、脑、肾并发症(如中风、冠心病、肾功能减退等) 或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等),理想血压水平应<120/80 mmHg。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最初几年不重视甚至不服药,等血压越来越高才开始服药;服药后血压下降但未达标。一项100万人的汇总性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降到140/90 mmHg以下,在115~139/75~89 mmHg范围内,仍然存在血压越高对心、脑、肾以及全身血管破坏越大的可能性。所以,早期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患者,血压长期高于115/75 mmHg也是不安全的。
联合长期用药效果更好
开始服降压药,但久未“达标”,时间拖长了也会带来很多麻烦。一系列身体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随着血压未控制、波动大、病程变长及年龄老化会逐步加重,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加大。因此,要在医生指导下,在服降压药的最初1~2个月严格控制血压达标至关重要。
通常血压达到160/100 mmHg,就应考虑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临床研究证明,只有约3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能使血压“达标”,其余70%的患者都要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
不少降压药物使用时间越长,降压疗效反而更强,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因为,药物降压作用是通过阻断受体起作用的。服药后1年作用较6个月强,6个月较3个月强。因此,当服药有效时,不必频繁更换降压药品种。
转自:沈阳202医院药剂科微信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