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记住两点可自行判断感冒还是流感!一打喷嚏流鼻涕先把抗流感药吃上?

2020-10-2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

国庆过后,天天渐渐转凉,小编身边感冒的人很多。「其实,感冒就是一个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肺部基础性疾病,比如肺纤维化、慢阻肺、哮喘等,健康人感冒后不会特别严。一旦有肺部基础性疾患的话,感冒就有可能会比正常人严重,有可能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肺炎或者导致原发病急性加重等情况。」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民医生说。


微信图片_2020101913461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得了感冒,用不用先吃上抗流感病毒药物?


「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感冒和流感是能够通过症状鉴别出来的。」王一民介绍可以通过两点来自我鉴别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


1. 体温


普通感冒一般是低烧,而流感则是高烧


2. 呼吸道症状的轻重程度


普通感冒一般呼吸道症状比较轻,流鼻涕、鼻塞、感觉没劲。对于健康人,没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不是很严重。休息好了,饮食好了,精神好了,慢慢会自行恢复。


流感通常全身症状会重一些,会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而且流感往往都会有一些小范围的聚集性,可能一个人得了很快就传给另外一些人。


微信图片_20201019134621.png


关于感冒是否要服用奥司他韦这个问题,王一民介绍,奥司他韦是抗流感的药物,只对流感有效,普通感冒用奥司他韦没作用。「是药三分毒」,还是要对症下药。


王一民强调,对于没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健康人来说,如果感冒了,或者有一些发热的症状不用特别紧张。我们需要真正关心的是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老年人或者孕产妇,一旦出现了一些症状表现,而且用以往的一些药物,控制效果不好了,这个时候要及时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重点提示

-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尤其是抵抗力差的人群,流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轻则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重则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肌炎,甚至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对于孕妇来说,感染流感后还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


如果打不上流感疫苗,要不要去一点奥司他韦?抗流感药物能预防流感吗?


我觉得意义不大。王一民说,首先疫苗接种还是必要的,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二,药物本身也不能够预防流感。我们讲的预防的概念是什么?比如三个人都在一个办公室里,其中一个人得了感冒,剩下两个人特别担心,赶紧吃点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就能预防流感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更重要的预防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得了流感的那个人治好,这样就降低了另外两个人感染的概率,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靠吃药去预防。」王一民说,到了流感季,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里一个老人得流感了,家属就会问,要不要给另外一个老人吃点药预防一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关键的是赶紧把得了流感的老人治好。而且一旦出现了流感的症状,及时去医院治疗是不会耽误病情的,没必要去囤药。


得了流感必做的3件事


如果你不幸患上流感啦,先不要恐慌,记住下面3个小常识避免流感传播:


1、居家休息,避免接触他人;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并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鼻、眼,也不要随便乱摸门把、钥匙等,以免病毒留在上面,造成传播。

3、如果单位里、学校里有流感暴发,同样要做到保持手卫生,脏手不要接触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也要纸巾捂住口鼻。


来源:看呼吸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