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和复杂性疾病,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死因。2017年慢阻肺疾病已导致320万人死亡,预计2040年将达到440万人/年。晚期慢阻肺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慢阻肺临床特征的最新进展”一文报道了慢阻肺诊断、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更好地了解慢阻肺治疗新动态新进展,我们特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王盛兰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明周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壮教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何丽教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杨再兴教授分别就该综述进行点评。
慢阻肺临床特征的最新进展
分类
界定了“慢阻肺前期(pre-COPD,无症状阶段患者)的概念。吸烟的非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症状以及肺一氧化碳扩散能力降低可增加慢阻肺发生风险。
诊断
总结了慢阻肺患者或风险人群(环境暴露、呼吸系统症状、家族史等因素)的评估与治疗流程(见图1)。胸部CT可识别出临床结局不良的表型,可检测出气道腔狭窄、气道壁增厚等情况,根据临床获益推荐多数慢阻肺患者应接受胸部CT检查。生理学检查对劳力性呼吸困难患者具有指导意义,多维BODE指数由4个变量[体质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构成,其预后信息优于FEV1,且易于计算。此外,通过生物标志物可识别出可治疗特质的慢阻肺内型,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预测对ICS应答。
图1 慢阻肺患者或风险人群的评估和治疗流程
治疗
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见图1),具体来说,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戒烟可降低死亡风险,肺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以症状严重程度和加重史为基础的初始治疗方法,以及根据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调整治疗方案(见图2)。
图2 慢阻肺患者的药物治疗流程
慢阻肺急性加重
慢阻肺加重史、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以及胃食管反流3项因素可确定慢阻肺患者是否会频繁加重(每年≥2次)。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锻炼、戒烟、适当药物治疗、接种流感病毒和肺炎球菌疫苗、在环境污染严重期间采取室内防护等。治疗方案包括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应根据症状采取低流量吸氧、无创通气等措施,改善结局,降低死亡风险。
专家视角 精彩点评
王盛兰教授
副主任医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云南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
云南医学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云南分会委员
慢阻肺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与生物燃料暴露相比,吸烟引起的慢阻肺具有较严重肺气肿和较快肺功能下降速度。慢阻肺患者可通过戒烟降低死亡风险,药物治疗和尼古丁替代疗法可提高长期戒烟率,但电子烟在戒烟治疗中的地位尚不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待于进一步研究。
除吸烟外,生物燃料暴露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不吸烟中国成年人使用固体燃料做饭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死亡风险,而改用清洁燃料或使用通风炉灶可降低非吸烟者罹患慢阻肺的风险。此外,“雕刻家、画家”、“塑料加工者、铸模者”等六种职业暴露的慢阻肺风险在不吸烟与无哮喘人群中增加。
综上所述,戒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烹饪取暖方法、室内通风等)、避免有害暴露、接种流感病毒和肺炎球菌疫苗,以及在严重的环境污染期间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能更好地防控慢阻肺。
罗壮教授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室副主任 党支部书记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云南省医学后备人才
昆明医科大学“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呼吸病学介入危重症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
西南肺介入联盟理事长
云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秘书
慢阻肺诊治处理策略应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识别内型、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减少急发、缓解症状、改善肺功”原则。
在诊断上需注意的是,吸烟的非慢阻肺患者被称为“无症状”阶段患者,即慢阻肺前期。之后5年间发生慢阻肺风险可增加36倍,因此慢阻肺早期诊断可获益更多,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肺功能测定,一旦出现气流受限,即可确诊为慢阻肺。
在治疗上,更强效和更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已成为慢阻肺治疗基石,且ICS合理应用以及全身抗炎药物带来的益处为精准治疗铺平道路。双支扩治疗后,如持续存在慢阻肺加重(≥2次加重或者出现1次需要住院治疗的加重),单一吸入器中联用LAMA、LABA和ICS可降低加重风险,改善肺功能,并可能降低死亡风险。此外,肺康复治疗对代偿失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患者有益;部分患者肺减容术和机械通气可以改善临床结局。
张明周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博士
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慢阻肺学组委员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委员
中国慢阻肺联盟重庆市慢阻肺联盟委员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复苏与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诊断时,需鉴别慢阻肺前期和早期慢阻肺,继而采取针对性治疗可能显著降低重度慢阻肺的发病率。同时,胸部CT与支气管镜技术在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CT能增进对慢阻肺合并症的了解。
GOLD指南指出,支扩剂在慢阻肺治疗处于基石地位,对于CAT>20的症状较多的患者初始治疗直接选择LAMA/LABA方案。更强效和更长效的支扩药、ICS合理应用、全身抗炎药物为精准治疗铺平了道路。除药物治疗外,肺康复治疗、吸氧、肺减容术,机械通气等均是慢阻肺治疗的有利武器。在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剧等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急性加重,应考虑慢阻肺急性加重,但在诊断时需排除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心律失常等可解释的特异疾病。
何丽教授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副主任
广西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感染学组组员
广西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慢阻肺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能力、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防治急性加重和降低死亡率。药物治疗在慢阻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吸入治疗药物种类多及面临选择困难的难题,该综述进行了较好的回答。
具体如下:单独使用ICS可降低慢阻肺患者加重风险,但不推荐单药治疗;无急性加重的轻度慢阻肺患者,LAMA是首选初始治疗药物;如患者有较严重呼吸困难、严重气流阻塞和肺充气过度,LAMA/LABA效果较好;有哮喘、哮鸣、鼻炎、息肉或过敏史,加重史,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300/mm3)或同时有多种上述表现者,推荐LABA/ICS作为起始治疗;如持续存在慢阻肺加重(≥2次加重或者出现1次需要住院治疗的加重),应考虑LAMA/LABA/ICS三联治疗,但需考虑ICS副作用,与LAMA/LABA/ICS三联相比,LAMA/LABA双支扩剂具有更少的重症肺炎发生率,是慢阻肺患者初始治疗的优选之一。
杨再兴教授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中国志愿医师、全军第十届呼吸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南呼吸介入联盟青年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感染专委会委员
在诊断上,FEV1/FVC<0.7作为截断值的诊断价值不低于正常值下限(LLN)功能,慢阻肺诊断的截断值0.7是基于专家意见形成,但其诊断效力仍存在争议。既往认为LLN在理论上更具优势,但最新循证证据显示,FEV1 / FVC临界值0.70的诊断价值与其基本相当。此外,生物标志物可改善慢阻肺管理。虽然慢阻肺患者的CC-16、CRP、纤维蛋白原水平与FEV1下降、急性加重或住院无关,但CRP和纤维蛋白原与慢阻肺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且对于ICU患者,降钙素原指导下的算法可能无法有效、安全地减少抗生素的暴露。
在稳定期治疗上,戒烟是关键;药物治疗方案都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副作用、合并症、药物可用性与成本、患者反应与偏好等进行个体化指导;吸入技术需要定期评估;流感疫苗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肺康复可以改善症状、生活质量;姑息治疗是控制晚期慢阻肺症状的有效方法。
在慢阻肺合并其他疾病时,但合并症不应改变慢阻肺治疗方案,并且合并症应按照常规标准进行治疗。此外,治疗方案应注意治疗简便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多药物治疗。
总结
慢阻肺是临床高发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可通过防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结合患者症状表现、生理学检查、胸部CT、生物标志物等综合信息,科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抗生素、氧疗、机械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MCC号OTH20101631有效期2021-10-20,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