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免疫单药——复发转移头颈肿瘤治疗新格局

2021-07-20作者:赵梦雅资讯
头颈部肿瘤非原创



前言


头颈部肿瘤是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3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应用目前的治疗手段仍无法有效控制疾病进展,5年生存率<50%。临床试验表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改善铂类疗法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M HNS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实现肿瘤瘤体缩小、提高肿瘤缓解率、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在本病例中,患者经多次放化疗后失败,出现了肺部多发转移。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促进了CD8+T细胞募集和增殖,有效控制了肿瘤生长,显示出令人欣喜的疗效。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67岁,2020.11.23因“唇癌二次术后半年,放化疗后4月,胸痛一周”入院。


查体:一般健康状态(PS)1分,疼痛评分(NRS)4分;心,腹,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专科情况:下唇及颈部呈术后放疗后改变,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右侧第四肋区压痛明显,双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啰音。


辅助检查:生化,心肺功能均未见异常。


影像资料:(如图1)

图片1.png

2020年11月23日

图1


临床诊断


下唇癌 rpT1N2bM1 Ⅳc期,高-中分化鳞癌,肺、骨转移。


诊疗经过


2019年12月4日患者于外院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病检:“(唇部肿物)高-中分化鳞癌,浸润横纹肌,肿块大小1.8 cm×1.6 cm×0.2 cm; 切缘未见癌。”


2020年4月20日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行“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颈右Ⅰ区)见最大径3.2 cm融合淋巴结,为分化较好的鳞癌转移。”6月2日来我院行术后同步放化疗(pGTVtb 66Gy/30F/38D;PTV1 60Gy/30F/38D;PTV2 50Gy/25F/31D;DDP 120 mg同步化疗)。11月23日该患者因“胸痛”返院,胸部CT:“1.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2.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3.右侧第4肋骨密度减低,考虑骨转移可能性大。”患者行PD-L1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图片2.png


2020年12月11日患者开始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经六个月治疗后,胸部CT显示其转移瘤瘤体显著缩小,实现迅速而深度的缓解(如图2)。


微信图片_2-1.png

2020年11月23日

2021年1月19日


微信图片_2-2.png

2021年5月28日


微信图片2-3.png

2020年11月23日  

 2021年1月19日

           


微信图片2-4.png

2021年5月28日

 图2


病例总结


基因突变包含同义突变及非同义突变,具有大量突变的肿瘤更可能产生异常蛋白质或新抗原,新抗原与T细胞活化的增加有关,肿瘤基因组中肿瘤突变负荷(TMB)增加容易产生肿瘤的免疫原性,表明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可能性更高。


该患者的PD-L1检测显示其PD-L1(CPS:95),(TPS:90%),TMB-H(26.88 Muts/Mb),因此化疗联合靶向、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三种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治疗的首要问题。PD-L1联合阳性分数(CPS)分级的人群分布显示:CPS≥20占人群43%,CPS≥1占人群85%。经查《2021 CSCO指南》[1]Ⅰ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作为R/M HNSCC(非鼻咽癌)一线治疗方案;KEYNOTE-048[2]作为一项全球、多中心、前瞻性的Ⅲ期临床研究,验证了帕博利珠单抗在R/M HNSCC一线治疗的疗效。《2021年 NCCN 指南》[3]推荐帕博利珠单抗为R/M HNSCC一线优选治疗方案(Ⅰ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可用于CPS≥20 R/M HNSCC的治疗,为一线优选方案(Ⅰ级推荐)。


单药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发生率为58%(vs. EXTREME方案97%),3-5级TRAEs发生率为EXTREME方案的1/4(17% vs. EXTREME方案69%),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代谢和营养障碍,临床容易处理和应对。联合化疗任意级别TRAEs发生率为96%(vs. EXTREME方案97%),3-5级TRAEs发生率分别为72%(vs. EXTREME方案69%)主要不良反应为与化疗相关的血液淋巴系统毒性反应、黏膜炎症、消化道反应为主。因此,单药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加具有优势。


资料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CPS≥20患者4年生存率高达22%,超过1/5的患者生存超过4年[4](如图3)。


图3-1.png

图3


KEYNOTE-048 [5]研究显示:与EXTREME方案相比,在亚洲CPS≥20人群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患者死亡风险下降61%;非亚洲CPS≥20人群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患者死亡风险下降25%。与EXTREME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的DoR更长,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的安全性更优,帕博利珠单抗+化疗与EXTREME疗效相当。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已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其单独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可获得较为乐观的缓解,减轻与局部复发有关的症状,延长生存期同时保持生活质量。靶向药物的出现成为治疗头颈部鳞癌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期待帕博利珠单抗在单药治疗R/M HNSC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1.jpg

韩亚骞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二科 科主任

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鼻咽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CSCO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放疗学组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常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参考文献

1.Chen YP, Ismaila N, Chua MLK, Colevas AD, Haddad R, Huang SH, Wee JTS, Whitley AC, Yi JL, Yom SS, Chan ATC, Hu CS, Lang JY, Le QT, Lee AWM, Lee N, Lin JC, Ma B, Morgan TJ, Shah J, Sun Y, Ma J. Chem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for Definitive-Intent Treatment of Stage II-IV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SCO and ASCO Guideline. J Clin Oncol. 2021 Mar 1; 39(7):840-859. doi: 10.1200/JCO.20.03237. Epub 2021 Jan 6. PMID: 33405943.

2.Greil R,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from KEYNOTE-048: Pembrolizumab (pembro) alone or with chemotherapy (pembro+C) vs EXTREME (E)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for recurrent/metastatic (R/M)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2020 ESMO

3.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19. Head and NeckCancers.

4.Burtness B, et al. Lancet.2019;394(10212)1915-1928.

5.Harrington K, et al. KEYNOTE-048: Progression after the next line of therapy following pembrolizumab (P) or P plus chemotherapy (P+C) vs EXTREME (E) as Õrst-line (1L) therapy for recurrent/metastatic (R/M)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2020 ASCO, Abstract #650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