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安全注射是阻断医院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措施。WHO估算结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不安全注射分别占新感染HIV、HBV和HCV的5%、32%和40%。我国长期重视安全注射相关感控工作。2015年,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提出推动安全注射理念,实现安全注射持续改进。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T/CNAS 32-2023),详细规定了注射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
什么是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以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安全注射相关手卫生指征
1. 接触患者前
2. 接触无菌物品前
3.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前
4. 实施注射、穿刺、置入导管等无菌技术操作前
5. 接触患者注射部位(包括完整或非完整的皮肤、黏膜) 和伤口敷料后
6.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分泌物后
7.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
8. 脱手套及个人防护用品 (口罩、帽子、隔离衣等) 后
安全注射相关个人防护用品
1. 实施皮下、皮内、肌内注射操作宜戴普通医用口罩。
2. 实施采血或静脉注射操作宜戴普通医用口罩,必要时戴清洁手套。
3. 更换中心导管穿刺部位敷料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
4. 实施关节腔内注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等操作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5. 为患有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6. 实施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注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渗透隔离衣。
7. 下列情况注射操作中应穿隔离衣:接触已隔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干细胞移植等。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要点
1. 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并按说明书使用。
2. 对于早产儿和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慎用含氯已定的消毒剂。
3. 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消毒皮肤,消毒剂应完全待干。
4. 皮肤消毒后应避免再次触碰。
5. 注射器具包装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6. 注射器和针头应一人一用一抛弃。
7.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抽吸药物时应避免关键部件如注射器活塞、乳头和针头等被污染。
8. 不应使用污染或可疑污染的针头、注射器。
9. 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应一人一管一用一抛弃。
10. 采血笔应专人专用,应使用一次性采血针。
11. 胰岛素笔应专人专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12. 血糖仪宜专人专用,不可避免共用时,每次使用后均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清洁和消毒。
13.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遵循外科无菌非接触技术。
14. 药物配置与给药操作、冲封管、导管维护应遵循标准无菌非接触技术。
锐器伤预防与处置
(一) 预防
1. 操作环境宽敞整洁安静、光线充足。
2. 宜使用安全型器具。
3. 配备锐器盒,置于方便使用的位置。
4.使用过的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中,锐器盒实际容量达到容积的 3/4 应更换。
5.避免手持锐器随意走动、徒手传递针头等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徒手拆卸使用过的针头、二次分拣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等危险行为。
(二) 处理
1.应取出留在伤口上的锐器。
2. 即刻采取“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的综合应对措施。
3. 根据感染性疾病专家建议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并对感染相关的指标进行检测和追踪。
4. HIV 暴露后应根据感染风险尽快使用药物预防。
作者:魏媛媛(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孙吉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图文编辑:李占结(江苏省人民医院)
图文审核:徐 艳(贵州省人民医院)
本文转发自北大感控之窗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