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报告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白冲教授
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包括虚拟导航(VBN)和电磁导航(ENB),主要用于将支气管镜导航至肺外周病变、纵隔和肺门淋巴结。ENB技术主要诊断外周肺部疾病,尤其是对于20 mm~30 mm的肺部结节,诊断率可达81%。2023年我们开展的全国横断面研究显示,78.4%的医生认为经支气管镜检查在肺外周结节的管理中具有应用前景。尽管66.6%的医院配置了导航设备,但实际应用率不高。国内多家医院已引进VBN和ENB设备,但仍有38.9%的医院没有这些设备,最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
新兴的导航技术包括透视导航技术、锥形束CT(CBCT)和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RAB)。国际上有三种RAB:Monarch机器人平台、Ion离子腔内机器人平台以及Galaxy数字断层合成平台。国产RAB包括微创机器人系统和麒麟RAB系统。预计2023—2027年,中国RAB市场将增长近57%。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结合其他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肺外周病变的主流方法。
报告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李静教授
肺大疱(也称为肺大泡,lung bullae)是膨胀状态下直径超过1cm的肺部气囊腔,巨型肺大疱(giant lung bullae)指占胸腔30%以上的肺大疱。其形成可能与遗传、吸烟、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感染或治疗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促进肺泡壁弹性纤维破坏,影响肺组织修复。
肺大疱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包括控制吸烟、治疗慢性炎症和避免高气道压力。肺大疱的症状差异较大,体积较小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体积巨大或者数量过多,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疲劳和乏力、体重下降。肺大疱的诊断依赖于胸部X光、CT、肺功能检查和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每 6 个月至 1 年随访1次,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测试。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调整,可能包括吸入药物治疗、氧疗、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胸腔镜治疗及经支气管介入治疗,晚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
报告者:中日友好医院
侯刚教授
纵隔冷冻活检技术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侯刚教授从纵隔病变的内镜下活检技术的发展历程讲起,将先后介绍传统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CTBNA)、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纵隔冷冻活检术(EBUS-TBMC),比较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另外还将介绍该中心提出的一种新型的TBMC术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隧道冷冻活检术(EBUS-TTCB),并报告了EBUS-TTCB在非转移性纵隔淋巴结病诊断效能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EBUS-TTCB较EBUS-TBNA具有更好的诊断灵敏度,且安全性良好。最后,侯刚教授指出,EBUS-TBMC尚不足以作为一线的活检技术,EBUS-TBNA技术仍是最重要的一线活检技术,但在疑诊淋巴瘤、结节病的患者,以及初次EBUS-TBNA失败或者取材样本不足以完成分子诊断的患者中可以考虑EBUS-TBMC。
报告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述良教授
在结核后气管支气管狭窄(PTTS)的治疗中,闭塞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是一个棘手问题。郭述良教授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他们采用了创新的内外科联合手术方法,即通过外科中央气道游离引导呼吸内镜技术处理复杂的主支气管瘢痕闭塞。这种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开胸,游离出主支气管,并在外科直视和引导下,使用呼吸内镜实施瘢痕消融再通术。这一技术为传统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避免了肺切除手术,同时保留了肺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提高气道支架设计的准确性和治疗成功率,团队还开发了SODA(Software for Obtaining Dimensions of Airway)软件,基于胸部CT图像和计算机算法,自动测量大气道的尺寸参数。这些测量结果为个体化气道支架设计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长期放置支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SODA软件的应用,标志着气道疾病治疗在个性化和精准医疗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报告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赵微教授
近年来,肺结节检出逐渐增多,临床诊疗需求激增。由于分子驱动事件和免疫环境不同,即使临床背景、影像特征相似的肺内磨玻璃影(GGO),其自然转归并不相同或相似,组织病理学结果和放射学表现之间无可靠相关性,单纯进行影像评估,易漏诊快速进展型GGO;惰性或稳定型肺结节的高频次放射线随访,可能导致过度医疗的情况。为此,我们团队在前期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像组学、影像基因组学和影像免疫组学与涵盖基因组、蛋白质组、甲基化组、呼出气组的生物组学进行融合分析,构建了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与预测模型,最终形成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临床决策系统。验证及比较证实,多组学模型对肺结节评估性能优于单一组学。
未来,我们将开展多中心、外部验证充分的多组学研究,并在数据标准化、算法统一化、充分外部验证等环节开展工作,加速其临床应用进程。
报告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兰芬教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癌患者非癌症性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肺癌也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COPD和肺癌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致病机制,包括吸烟、炎症途径、氧化应激和肺生态失调等。我们结合国内外治疗进展及专家共识初步探究了肺癌合并慢阻肺病(LC-COPD)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① LC-COPD患者的化疗应考虑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体力状态(PS)评分及COPD分组;② 靶向治疗及放疗在LC-COPD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③ LC-COPD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或可获得比未合并COPD患者更多的益处;④ 不能接受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早期肺癌合并COPD患者,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及COPD分组选择合适的消融技术。
总之,LC-COPD患者的治疗管理策略应基于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综合实施。
《中国医学论坛报》为CTS大会期间唯一官方合作媒体
来源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