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餐后血糖超过 7.8,一定要注意这个小习惯

2025-02-21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我国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糖尿病的“后备军”,约70%的患者为单纯性糖耐量受损即空腹血糖<7.0 mmol/L;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在7.8~11.1 mmol/L之间。



研究发现,进餐顺序对控制餐后血糖很有帮助,特别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长期保持“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谈谈进餐顺序与餐后血糖的关系以及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6类降糖药。


01

进餐顺序与餐后血糖的关系


餐后血糖升高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正常”的范围是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占全天血糖的60%~70%,餐后血糖超过正常值可导致全天的血糖升高,且持续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可能性。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将“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作为核心推荐意见之一。


一项纳入了22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参与者在保持原有每餐饮食总量、食物种类的情况下,仅是将原来的饮食内容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进行调整,3个月后,患者餐后血糖指标均明显降低:早餐降低10.8%、午餐降低3.4%、晚餐降低11.9%。


此外,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越靠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越小。


所以,在饮食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改变进食顺序来调节餐后血糖。


02

可控制餐后血糖的6类降糖药


👉

a-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尤其适合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

a-糖苷酶抑制剂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可轻度减轻体重。

a-糖苷酶抑制剂除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之外,还可用于糖尿病前期特别是糖耐量受损者,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


短效磺脲类促泌剂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

短效磺脲类促泌剂作用时间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小,但也应予以注意。


👉


格列奈类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药,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不易引起低血糖,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及进餐不规律的患者。

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或餐前即刻服用,服药后必须吃饭,这样才能发挥药效,并避免发生低血糖。


👉


DPP-4 抑制剂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等,通过抑制 DPP-4 酶对 GLP-1 的降解,提高周围血 GLP-1 水平,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兼顾空腹血糖。


👉


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可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和减少进食量而降低餐后血糖。在降糖的同时,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还可减轻体重,改善患者血脂谱和收缩压。


👉


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在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降低餐后血糖幅度和低血糖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综编自健康榨知机、逸仙药学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