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免疫治疗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的愈发深入,伴随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6月17日下午,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CGOG)迎来了又一个重磅环节:消化免疫专场。超过7万2千人次参与了本场线上盛会。
本场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议遵循免疫治疗发展的时间线分为三个主题: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和发展历程、消化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如何走向消化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郑桐森教授的主持下,会议正式拉开序幕
欲求索未来,必先知其因。在第一个讲题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从免疫系统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百余年来,医学家如何通过干预免疫监视实现抗肿瘤作用,自仅仅观察到一些临床现象,到第一个阳性Ⅲ期临床结果,再到如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批有55个适应证。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免疫治疗慢慢从免疫增强走向免疫正常化、从单药治疗走向联合治疗,从直接靶向肿瘤至靶向肿瘤微环境,从治疗肿瘤至预防肿瘤发生发展,免疫治疗羽翼渐丰,在消化肿瘤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虽已有小成,仍困难重重。在第二个讲题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以5个临床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目前在伴有特殊生物标记物患者中免疫耐药的机制、免疫联合治疗时如何更好地筛选获益患者、早期识别哪些人群会出现免疫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以及获得性耐药的潜在机制。面对诸多问题,转录组多维度评估免疫微环境、联合表观遗传药物、精准调控免疫微环境可能是潜在的应对策略。
尝九天揽月,望继往开来。在第三个讲题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对于免疫治疗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述。免疫治疗革命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在未来,benefit most/more/longer是主要的发展目标,对于临床医生、基础科学家、药学家、统计学家以及监管部门都有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真正的精准筛选、谨慎大胆的推进免疫治疗应用范围、精准免疫临床研究的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讨论环节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艳宏教授与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敬东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医学院郭晓欢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浙大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福祥教授就如何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更好的筛选获益患者、精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免疫耐药相关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的最后,两位大会主席以及CGOG发起人沈琳教授对于免疫治疗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及展望。至此,消化免疫专场圆满结束。明日(6月18日)CGOG将开启线下会场,并同步线上直播,为大家带来细胞免疫及转化医学两场重磅内容,敬请期待!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更多会议精彩内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程思远 葛赛 通讯
中国医学论坛报 王淳 编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