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血液肿瘤治疗进入“双抗时代”,临床专家呼吁:创新药物应惠及更多患者

2024-10-26作者:wxy资讯

“对于血液肿瘤,特别是复发难治的患者而言,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面临巨大的未满足需求。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治疗手段为血液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让患者有了新的希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教授表示。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血液肿瘤发病位居前列,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中国白血病新发约为8万例,淋巴瘤约为9万例。尽管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血液肿瘤仍面临复发难治的挑战,患者生存情况不容乐观。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治疗等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血液肿瘤的治疗格局正在被改写,患者迎来了新的曙光。

血液肿瘤治疗进入“双抗时代”

作为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液肿瘤具有异质性高、易复发等特点,患者生存情况并不理想。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例,虽然近年来ALL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成人ALL五年生存率仍仅为40%左右。

“血液肿瘤复发难治的根源在于肿瘤的异质性,即每个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并不完全相同,导致肿瘤药物无法对所有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残留的部分肿瘤细胞不断克隆增殖,最终引起复发。”马军教授指出,“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血液肿瘤的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尤其是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为血液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人工构建的、能够同时特异性结合两种不同抗原的重组抗体分子,可以同时阻断两个靶点或连接两种细胞,从而发挥更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相比传统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具有疗效更强、安全性更好、治疗窗口更宽等优势,为血液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让患者获得了更长的生存和更高的生活质量。”马军教授表示,“随着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血液肿瘤治疗进入了‘双抗时代’。”

以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为例,其由靶向CD19和CD3的两种单特异性抗体融合而成,能够同时识别B细胞肿瘤表面的CD19抗原和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将T细胞重定向到肿瘤细胞处,激活T细胞以杀死肿瘤细胞。

临床研究表明,这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R/R AL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总缓解率(ORR)高达80%以上,完全缓解(CR)率超过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可达12个月以上,近一半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后即可获得CR,并且有望通过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长期生存。

“对于R/R ALL患者而言,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中位生存期仅为几个月,这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上市改变了这一现状,让患者有了新的希望。”马军教授表示,“未来,随着更多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血液肿瘤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创新药物为患者带来“生命之光”

“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之路往往充满坎坷,很多患者在经历多次复发后,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都大不如前,对治疗的信心也逐渐消磨殆尽。”马军教授感慨道,“然而,随着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甚至实现了长期生存。”

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故事让马军教授印象深刻。

患者张先生(化名)是一位年轻的R/R ALL患者,在经历多次复发和化疗后,身体状况已经十分虚弱,对治疗失去了信心。然而,当得知有一款新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可能对他的病情有帮助时,张先生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非常令人振奋,总缓解率高达80%以上,完全缓解率超过60%,这对于R/R ALL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马军教授表示,“我们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成功为他争取到了临床试验的机会。”

在接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治疗后,张先生的病情迅速得到缓解,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经过几次治疗后,张先生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状态,并且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也转阴了。这意味着张先生体内的肿瘤细胞已经被清除干净,他有望通过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长期生存。

“看到张先生从绝望中走出来,重新拥抱生活,我感到非常欣慰。”马军教授表示,“这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更让他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除了张先生之外,还有许多血液肿瘤患者也从这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中获益。数据显示,在接受这款药物治疗的R/R ALL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在接受一次治疗后即可获得完全缓解,并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可达12个月以上。这对于那些曾经绝望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创新药物的出现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命之光’。”马军教授表示,“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患者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而无法接受创新药物治疗,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军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药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多方共付,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

随着创新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创新药物的高昂价格却成为患者接受治疗的“拦路虎”。如何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药物的价格确实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马军教授坦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创新药物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时间成本。这些药物的上市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

为了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马军教授建议采取多方共付的方式。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医保政策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将创新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可以降低患者的自费比例,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承担起治疗费用。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药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企业也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降价或捐赠等方式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创新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

最后,患者和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慈善捐赠、公益基金等方式来支持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资助贫困患者接受治疗、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推广等方面。

“多方共付是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的有效途径。”马军教授表示,“只有政府、企业、患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

除了多方共付之外,马军教授还建议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监管力度。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更多优质药物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创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呼吁: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创新治疗手段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我深知血液肿瘤患者的痛苦和无奈。”马军教授表示,“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我们有信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创新治疗手段,马军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血液肿瘤的相关知识和创新治疗手段的信息,提高公众对血液肿瘤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加强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研讨会、临床合作等方式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创新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最后,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创新治疗手段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相信,在政府、企业、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受益于创新治疗手段。”马军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血液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血液肿瘤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趋势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创新药物的研发成为推动血液肿瘤治疗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创新药物的研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血液肿瘤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趋势与挑战。

研发趋势
1. 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是近年来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同时靶向两个或多个靶点,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发挥更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已有多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如靶向CD19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R/R ALL患者中显示出高缓解率和长持续时间。
2.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另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血液肿瘤治疗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AR(嵌合抗原受体)导入T细胞中,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如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3. 小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被开发出来,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这些药物具有作用机制明确、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均取得显著疗效,如黑色素瘤、肺癌、淋巴瘤等。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血液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5. 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外源性细胞因子,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肿瘤作用。目前,细胞因子治疗在血液肿瘤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研发挑战

1. 靶点选择:血液肿瘤具有异质性高、易复发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靶点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的认知仍有限,许多潜在靶点尚未被发现或验证。因此,如何发现新的靶点、优化靶点选择策略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 药物递送:创新药物的递送方式对于其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血液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往往处于快速增殖和迁移状态,如何确保药物能够准确、高效地递送到肿瘤细胞中仍是未来研究的难点。

3. 耐药性问题:耐药性是血液肿瘤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创新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了耐药现象。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性问题、提高创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 临床试验设计: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对于其研发成功至关重要。然而,血液肿瘤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如何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仍是未来研究的挑战。

5. 药物研发成本:创新药物的研发成本高昂,包括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费用。因此,如何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创新药物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存质量。然而,创新药物的研发之路并非坦途,它充满了挑战与未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的认知,不断挖掘新的治疗靶点,以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同时,我们还需要优化药物递送技术,确保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针对耐药性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药物的上市应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推动创新药物研发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可及性和公平性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宣传,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认知和接受度,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最后,我衷心希望,在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患者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克服创新药物研发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推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血液肿瘤患者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满希望的未来!



沈志祥教授 审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