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吕伟明 李杰
131I治疗是指通过口服放射性碘(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
基本原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摄取碘的能力,人口服一定剂量的131I后,循环中有损害作用的131I大部分能进入甲状腺组织中,在碘-131衰变为氙-131时,能放射出β射线(占99%)和γ射线(占1%),通过直接和交叉效应对细胞进行电离辐射损伤和放射生物效应,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裂解和凋亡。
β射线在组织内平均射程小于1 mm,所以β粒子的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在甲状腺组织内,能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而不影响邻近组织,属于靶向内放射治疗。
由于正常甲状腺及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都具有吸碘功能、可被131I靶向破坏,1942年131I首次被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内科手术”),1946年131I首次被用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至今131I已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131I治疗需要关注的两个安全问题:
●射线可能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一过性或长久的影响,是否影响生育能力、是否增加其他肿瘤的风险?
●接受131I治疗后,体内的射线是否会对身边的人造成辐射?
131I的辐射副作用随治疗剂量和治疗次数增加而加重,对其他组织的可能损伤主要表现为唾液腺炎、口腔炎及鼻泪管阻塞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可以治愈。
(1)131I可能通过血液、尿液和粪便影响性腺,但辐射剂量往往控制在许可范围内,可通过加强饮水、频繁排尿和避免便秘以减少性腺辐射暴露。
研究表明接受131I治疗后,20%~27%成年女性可能出现持续4~10个月的暂时性闭经/月经稀发,但是不会导致女性长期不孕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或后代发育障碍率的上升。
国外有报道显示少数成年男性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睾丸功能紊乱,但缺乏大量数据支持。考虑到131I治疗后半年内,甲状腺激素控制可能尚不稳定,国际及国内医学指南建议131I治疗后6个月内避孕。目前证据显示,131I治疗导致继发其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小,不必进行专项肿瘤筛查。
(2)131I物理半衰期为8.02天,体外模型模拟研究显示服用的11.1 GBq(300 mCi)131I的患者对日常接触个体的总辐射剂量小于0.85 mSv,符合辐射的安全性。但对出院后患者进行生活隔离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其对家人及公众的辐射剂量。隔离建议如下:
来源:中山一院甲乳外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