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7月2日,《美国呼吸和危重症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显著增加国人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PM2.5浓度越高,风险增幅越大。
肺癌导致全球每年190万人死亡,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空气污染,尤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但暴露于高浓度PM2.5对肺癌的作用强度还不十分明确。
该研究依托于覆盖我国南北方15个省市最长随访23年的12万自然人群队列,利用国际先进的卫星遥感反演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获取了我国长时程(2000-2015年)、高空间分辨率(1×1 km)PM2.5暴露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弥补了地面监测数据的缺失。
分析发现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可明显增加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PM2.5浓度越高,肺癌风险增幅越大。
将研究人群按PM2.5暴露水平等分为五组,与最低暴露组(31.17-53.82微克/立方米)相比,第二至五组(PM2.5浓度分别为53.83-57.16、57.17-71.37、71.38-82.21、82.22-96.96微克/立方米)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4%、49%、108%和145%,肺癌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3%、80%、150%和19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风险升高尤为明显。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研究员李建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鲁向锋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顾东风院士和沈洪兵院士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该项研究。
▲PM2.5与肺癌发病和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