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性别:男性
年龄:60
身高:165cm
体重:54kg
主诉:因“直肠癌术后2年余,左侧大腿疼痛1周” 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16-03-16日因“反复便血伴大便变细2月”至浙医一院就诊,2016-03-17行“腹腔镜下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术后病理示:(直肠癌根治标本,直肠肛管)隆起型中-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大小5*4*2.5cm,上下切缘阴性,侵犯外膜层外,侵犯神经,肠周淋巴结3/10见癌转移。免疫组化:MSH2(+),MSH6(+),MLH1(+),PMS2(+),CK20(+)。病理分期:pT4N1M0。2016-05-13至2016-07-14予mFOLFOX方案化疗5次,后因无法耐受消化道反应停止化疗。2017-04发现左侧腹股沟肿块,伴CA199增高,行腹盆腔CT增强提示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考虑转移,2017-05-07于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予左侧腹股沟肿块针吸提示:淋巴结转移(或浸润)性腺癌。考虑直肠癌术后复发。2017-05-19予FOLFIRI方案化疗1次,2017-05-28基因检测示:kRAS、NRAS、BRAF未见突变。2017-06-02至2017-08-30予爱必妥+FOLFIRI方案化疗7次,2017-09-15至2018-02-02予爱必妥(800mg)维持治疗8次,2018-02-28行胸部CT提示肺内转移,CA199再次升高,后分别于2018-03-01至2018-5-24行爱必妥800mg +伊立替康280mg 方案化疗6次。化疗后CA199下降,胸部病灶略缩小,2018-06-11至2018-08-22行爱必妥800mg 维持治疗6次。1周前感左侧大腿疼痛,NRS评分2-3分,当地医院复查全腹CT平扫示盆底转移考虑;左侧腹股沟多枚肿大淋巴结影,考虑转移;与前片相仿。胸部CT:两肺多发转移,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直肠癌术后肺、盆底、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有“高血压” 病史10年余,平素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mg qd” 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有“前列腺增生” 病史,口服“保列治5mg qd” 治疗。否认家族史。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PS评分1分,NRS 2分。神清,精神一般,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侧腹股沟区可及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约3cm,边界不清,质中,活动度欠佳,轻压痛,与周围分界欠清,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88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腹部可见一造瘘口,外接造口袋,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实验室检查:
2018-08-29血常规+超敏CRP 白细胞计数 8.3*10E9/L,中性粒细胞(%) 79.4%,血红蛋白 112g/L,血小板计数 152*10E9/L,超敏C反应蛋白 29.1mg/L;
2018-08-29肿瘤标志物系列 甲胎蛋白 1461.75ng/ml,癌胚抗原 103.29ng/ml,糖类抗原199 2713.38U/ml,铁蛋白 654.13ng/ml,糖类抗原50 213.00IU/ml,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 22.93ng/ml,糖类抗原724 7.33I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21ng/ml;
2018-08-29凝血功能+D二聚体 国际标准化比值 1.13,凝血酶时间 14.7秒,纤维蛋白原 4.85g/L,D二聚体 2.88mg/L;
2018-08-29生化系列 白蛋白ALB 35.9g/L,磷酸肌酸激酶CK 58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66U/L,羟丁酸脱氢酶HBDH 445U/L,乳酸脱氢酶LDH 729U/L。
影像学检查:
2018-08 胸部CT:两肺多发实性结节,结合病史,转移瘤首先考虑,建议增强检查及复查。两肺上叶少量空腔。附见:肝内囊性灶,请结合超声检查。胆囊结石。
2018-08 全腹部CT:直肠癌术后,左下腹造瘘术后,伴左下切口疝。盆底、盆壁、骶骨转移考虑。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内低密度灶,囊肿可能。胆囊多发结石。两肾多发小囊肿,左肾小结石。附见,两肺多发结节。
2018-08-31 B超: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明显),双侧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
入院诊断:
直肠癌术后(T4N1M1,IV期),盆腔、骶骨转移,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两肺转移。RAS、BRAF野生型,MSS型。
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方案:
mFOLFIRI q2w ×1 cycle ,爱必妥+mFOLFIRI q2w ×7 cycle,爱必妥维持q2w × 8cycle ,爱必妥+伊立替康 q2w × 6cycle ,爱必妥单药维持q2w × 6cycle ( 外院 2017-05-19 至2018-08-22)。后患者出现盆腔、骶骨转移。
病理检查结果:2017-05-07左侧腹股沟肿块针吸提示:淋巴结转移(或浸润)性腺癌。
二线治疗方案:
安维汀400mg +雷替曲塞4mg +奥沙利铂150mg, q3w ×4 cycle ,安维汀400mg +雷替曲塞4mg q3w ×4 cycle (2018-09-12至2019-03-10),骨盆转移灶6MV-X线DT30Gy/10F调强放疗(2019-04-10至2019-04-22)。后患者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肺部病灶进展。
病理检查结果:2019-05-11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病理提示:转移(或浸润)性腺癌。送检基因检查提示:微卫星稳定型(MSS);伴ERBB2、PIK3CA、TP53基因变异。
三线治疗方案:
瑞戈非尼120-160mg d1-21 q4w (2019-05-15至2019-10-13), 2019-08-07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
2019-09-30 B超:左颈部、左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明显),双侧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
2019-10-11 胸部CT:两肺多发实性结节,较前(20190810)部分结节灶增大,结合病史,转移瘤首先考虑,请结合临床。两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少量空腔。右肺下叶节段性膨胀不全。附见:肝内囊性灶。
2019-10-12 全腹部CT:腹膜后、盆腔、左侧大腿多发软组织肿块;骶尾椎骨质破坏;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以左侧为著;肿瘤伴广泛转移考虑。肝右叶、右肾囊样灶。左肾小结石。胆囊增大,密度不均伴结石。脾脏增大。左下腹壁疝或造瘘。附见,两肺多发结节。
三线治疗前:
三线治疗后:
三线治疗前:
三线治疗后:
病例总结:
1.患者初始发病为直肠癌IIIB 期,术前未行同步放化疗,术后因不能耐受化疗反应而未完成围手术期半年的化疗,亦未行放疗,是导致术后1年左右即出现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复发后行基因检测为RAS、BRAF野生型,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西妥昔单抗维持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一线PFS,进展后改为贝伐珠单抗联合的化疗,结合局部治疗,再次进展后,予三线瑞戈非尼靶向治疗,取得了三线5个月左右的PFS。患者肿瘤多处转移,肿瘤负荷大,有效全身治疗联合积极局部治疗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2.在RAS野生型的左半mCRC患者中一线使用EGFR的西妥昔单抗,疗效要优于一线使用抗VEGF的贝伐单抗(FIRE-3的OS差异为10.3月,CALGB 80405的OS差异为6.7月)。该患者选用西妥昔单抗维持与当时西妥昔单抗赠药有关,但也有循证依据。尽管西妥昔单抗用于维持治疗的研究仍较少,从西妥昔单抗关键临床研究CRYSTAL、OPUS 和 BOND 研究均用药至疾病进展,证实西妥昔单抗用于RAS WT mCRC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也许能使之成为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之一。COIN-B研究、MACRO-2研究、MACBETH研究是探索西妥昔单抗用于RAS野生型mCRC患者维持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与化疗+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相比,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的疗效令人鼓舞,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但结果仍需要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一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失败后,NCCN、CSCO等多个指南推荐二线更换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三线治疗依据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CORRECT和CONCUR研究的结果,瑞戈非尼在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如KRAS为野生型)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能显著延长OS和PF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