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亚洲首例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异种肾移植新突破

2025-03-17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3月6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异种移植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指导下,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团队及全院二十余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将一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


术中移植肾脏恢复血流后,色泽红润,随即产生尿液。截至目前,已进入术后第六天,多基因编辑猪肾在患者体内状态良好,血肌酐已恢复正常水平。据了解,此次手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实施。根据查新报告,为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这是西京医院继今年1月7日开展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原位全肝移植取得成功后,在异种移植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临床突破,将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开辟新路径。



“妈,大口呼吸,咱只要好好训练,血氧饱和度一下就到100了,加油!”肾移植病房里,刘顺(化名)正推着轮椅上的母亲进行肺功能锻炼。



刘顺的母亲今年69岁,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药物服用史已有30多年,8年前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摆在老人面前的只有换肾和透析两种选择。考虑到合并症较多,且为肾移植高致敏患者,没有适合配型要求的肾源,只能通过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刚开始透析时,效果还比较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透析并发症接踵出现,3年前又发生脑梗,导致脑梗后遗症,之后又发生心梗,使病情雪上加霜。


沉重的连续打击并没有将这个家庭击垮,刘顺白天工作、晚上兼职做设计,就是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的救治。无数个刮风下雨、寒暑冬夏,刘顺瘦弱的身躯背着母亲一次次往返在医院和四层老屋之间,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8年。母亲罹患疾病是刘顺心中最不可碰触的地方,同样也是他坚持不懈救治母亲最坚定的信念。


得知开展系列异种肾脏移植研究消息,经过深思熟虑,刘顺带着母亲来到西京医院,窦科峰院士、秦卫军主任等专家教授细致讲解手术方式。“专家教授的精心用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和决心。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总得有人走,我和母亲迈出的这一步,就是为了趟一下试一下,让更多患者看到希望。”刘顺和母亲达成一致决定尝试。


我国约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其中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增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靠透析维持生命,肾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器官短缺的现状,导致许多患者在漫长等待中病情恶化,甚至失去生命。


2024年开展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有望成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难题的有效方式。2016年以来,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先后开展及参与多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研究,并在2024年3月实施多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为异种肾脏移植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前讨论会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和支持后,团队在结合既往动物实验及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进行突破性探索。临床研究开展前,历经学术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委员会、动物委员会等多层面严格论证审核。并邀请国际知名异种移植伦理专家指导论证。专家团队从科学价值、伦理道德、技术可行性等多维度考量,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国际异种移植规范要求,充分保障患者权益与手术科学性。


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超声科、药剂科、外科手术室、呼吸内科、免疫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心脏外科、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病理科、实验外科、消化内科、营养科等20余个科室参与,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密切配合,到术后全方位监护,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通力协作。


肝胆外科陶开山教授、泌尿外科杨晓剑副主任

肝胆外科杨诏旭副主任等切取基因编辑猪肾脏


在前期临床前和亚临床异种肾移植研究中发现,术中如何保证基因编辑猪肾脏充分灌洗至关重要,移植团队借鉴既往获取经验,结合术前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自制与基因编辑猪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管径相近的灌注管道。


窦科峰院士,泌尿外科马帅军副教授

韩士超副教授修整肾脏


在肝胆外科陶开山教授、杨诏旭副主任,泌尿外科杨晓剑副主任等专家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供肾获取手术,基因编辑猪肾灌注良好。


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杨晓剑副主任

马帅军副教授、戚若晨主治医师等进行肾脏移植


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移植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外,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壁相较人体肾脏更为细薄,完成基因编辑猪肾血管和患者血管吻合,需要极为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术中,秦卫军主任团队根据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径大小,选择最优吻合方式。


麻醉科董海龙主任、陈敏教授、路志红副主任等为供体猪实施全麻


血管吻合完毕,开放血流后,移植肾脏颜色变红润、质地良好,随即产生尿液。超声显示肾脏血流灌注良好,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患者已进入移植术后第6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肾功能良好,24小时尿量最高达到5468ml,血肌酐术后第三天已降至正常水平,由术前的706μmol/L已降至90μmol/L,尿素由术前的23.91mmol/L降至10.01mmol/L,标志着手术取得初步成功。


泌尿外科吴东娟护士长及护理团队精心护理


看着母亲一天天状态好转,刘顺心里的担忧也在一点点消除。“真的很感谢咱们医院的专家,从入院到现在,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看护,真的让我们很感动,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勇气。希望母亲的状态越来越好,也期待这项临床研究可以为更多需要移植的肾病患者带来希望”。术后,刘顺对医务人员一次次表达着感谢。


术后查房看望


据秦卫军主任介绍,异种肾移植的开展,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不受人类供肾数量限制,显著扩大了供体来源范围,使更多在绝望边缘挣扎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望得到及时救治。目前处于移植后早期阶段,下一步,团队将持续监测患者和移植肾脏的状态指标,并结合前期预案,进一步做好免疫排斥、凝血障碍、病原感染等难关攻克。


“此次突破性研究,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证实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异种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转机。”窦科峰院士说。


来源:空军军医大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