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连续评估BVS治疗STEMI的效果 | 健心知著

2022-01-1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冠心病原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团队为您推荐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展方面的最新研究,点评研究结果,诠释临床意义。让我们快速了解冠心病介入领域学术进展。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连续评估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薛子璇、郭萌


微信图片_20220104142301.jpg



健心荐语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技术在病变扩张后为冠状动脉提供了短期支持,旨在克服传统药物洗脱支架(DES)存在的长期局限性。尽管有一些小型研究发现BVS支架失效率、早期支架血栓形成率、管腔再狭窄率均较低,但并没有大型试验证实这些发现。事实上,在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目前报告的BVS支架内血栓形成率要高于新一代的金属DES,而且晚期支架失效和长期血管新生内膜愈合反应的潜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此外,尚不清楚以前的观察是否可以外推到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MI)人群。


文章介绍

本研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方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长期连续评估,旨在探究BVS治疗患者的愈合模式以及是否存在新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于2021年9月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纵向研究,所有STEMI患者在2013年3月至8月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置入了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1.0 (Abbott Vascular, Santa Clara, CA, USA),随后在12例STEMI患者中进行了基线、PCI后12、24和60个月的连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新内膜增厚、巨噬细胞计数、支架内和支架外的新动脉粥样硬化分布(可能导致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和支架失效)等。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


微信图片_20220104142344.jpg

图1 入选流程


研究结果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直径狭窄百分比从术后1年的(7.11±4.99)%增至5年的(21.00±11.31)%(p=0.03),而最小管腔直径在整个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术后5年随访期间最小和平均管腔面积分别下降1.00±1.57 mm²和1.75±0.87mm²;前两年最小和平均管腔面积显著下降,随后在术后第2年至5年随访期间管腔面积保持稳定。管腔偏心度(0.85±0.03)和不对称性指数(0.43±0.10)在60个月随访期间未显示明显变化。支架内(IS)和支架外(OS)区域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较高,包括钙化(IS=100%,OS =92%,p=0.99)、巨噬细胞浸润(IS=92%,OS=67%,p=0.31)、新生血管形成(IS=75%,OS=50%,p=0.40)。总之,STEMI患者BVS植入术后长达5年的连续OCT成像显示:支架完全被吸收,PCI后前两年为新生内膜生长期,之后管腔面积稳定,以及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

 

微信图片_20220104142357.jpg

图2 置入BVS后连续OCT血管反应病例分析。EI−偏心指数,LA-腔区域。

微信图片_20220104142401.jpg

图3 术后1~5年间,支架内和支架外的新动脉粥样硬化OCT检查结果的一系列变化(结果指标包括血栓、斑块、脂质、钙化、新生血管、巨噬细胞和薄帽纤维粥样硬化[TCFA],与先前指标相比有显著变化的标*)


微信图片_20220104142404.png

图4 置入BVS后5年新动脉粥样硬化OCT表现

A. 脂质内膜(白色箭头);B.TCFA -脂质新生内膜(白色箭头),薄纤维帽(60um)(红色箭头);C.巨噬细胞浸润(白色箭头);D.新生内膜血管(白色箭头);E.钙化(从端面到管腔边界200um)(白色箭头);F.钙化(距离管腔末端-管腔边缘200um)(白色箭头);G.内膜破裂(白色箭头所指);H.支架外段血栓(白色箭头)。


结论

STEMI患者置入BVS后长达5年的连续OCT成像显示:支架完全吸收;PCI后前两年内新生内膜快速生长,之后管腔面积稳定;支架内和支架外血管节段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且频率相似。


点评


迄今为止,这是唯一一项STEMI患者经BVS治疗后进行连续、长期OCT随访的纵向研究。目前的结果表明,(a)内膜愈合过程完成,所有支架都在5年内完全吸收;(b)血管积极改造发生在第2到5年;(c)术后前2年最小和平均血管腔面积显著降低,随后的2到5年血管腔的尺寸稳定;(d)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开始较早,并在整个随访期间持续发展;(e)钙化、新生血管、巨噬细胞浸润和脂质斑块在支架内和支架外血管段频繁发生。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重要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相当小的前瞻性观察性分析,在一家临床试验机构招募的患者数量有限;其次,它未对置入支架的血管进行血管反应性评价,也未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最后,鉴于缺乏IVUS评估,本研究无法分析血管和斑块面积。


基于现有的证据,BVS是否通过影响血管壁加速斑块形成进而参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尚不清楚。从长期来看,BVS置入后的血管腔似乎比DES重塑得更好。但基于大型随机试验的证据始终显示,在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和血栓形成方面,与新一代金属DES相比,Absorb BVS的长期临床结果较差、风险较高。总而言之,目前是否推荐STEMI患者选择BVS还存在争议,亟待未来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


图片1.png


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冠脉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冠心病无创检查(FFRCT);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