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
刘阳春 医师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主要从事心胸外科围术期监护及诊疗
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各一项
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发表多篇SCI及中文核心期刊
基本情况
男性,50岁。8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心悸,伴气促,活动后加重,检查发现二尖瓣脱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7.33×109/L,Hb 121 g/L,PLT 208.7×109/L。
血生化:TBil 20 μmol/L,TP 62.2 g/L,Alb 38.8 g/L。
其他:pro-BNP 557 pg/ml,肾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和甲功未见异常。
心脏超声:1. 二尖瓣前、后瓣腱索断裂并前、后瓣脱垂(相当于A1,P3区)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室舒末径70 mm,返流量71 ml,EF 63%);2.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并肺动脉压升高(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67 mmHg)。
心脏超声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P波增宽,心电轴右偏。
CAG:左前降支近中段动脉硬化伴斑块,TIMI血流3级。
CT:心脏增大。
入院诊断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III级)
治疗经过
10-10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中反复室颤,多次除颤,二次转机。右肺支气管内吸出大量淡黄色液体,纯氧通气下指脉氧饱和度92%。术后回CSICU监护,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血管活性药物、纠正内环境紊乱、补充胶体、利尿及抗炎等对症处理。血气分析:pH 7.11,PaO2 63 mmHg, OI 63, PaCO2 76 mmHg,BE -5.4 mmol/L, Lac 16 mmol/L,CVP 16 cmH2O,VIS评分 55分,因考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启用VA-ECMO辅助治疗。
术后CSICU监护心脏超声检查
10-11 患者清醒,四肢活动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抗感染,粉红色稀薄痰,量多;胸腔引流量275 ml,ACT 165 s,APTT 32 s,DD 175 ng/ml;予肝素钠5 μg/kg•h抗凝。
肺部影像学检查
10-13 心功能好转,血管活性药下调,肺部病变重,气道内吸出血性分泌物,改VV-ECMO,停用肝素,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卡泊芬净抗感染;每日纤支镜+俯卧位通气。
术后CSICU监护心脏超声检查
10-15 DD升高至3450 ng/ml,纤支镜右上叶开口、右中叶开口,及右下叶背段开口可见鲜红色血性分泌物附着管腔,予肝素钠5 μg/kg•h开始。
10-16 撤离ECMO,予改善心功能,机械通气、抗感染等肺部治疗及抗凝等综合治疗。
10-19 血气分析:PaO2 170 mmHg,OI 340,PaCO2 40 mmHg,纤支镜下血性分泌物量少,撤离呼吸机。
10-23 转出监护室。
10-31 出院。
出院前肺部影像学检查
病例点评
曾晓春 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ICU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心衰中心联盟副主任委员
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第三届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结构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心脏外科围术期监护及诊疗
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一种心排血量下降、导致外周脏器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1]。ECMO在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衰竭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等情况[2]。在ECMO支持下,液体管理成为治疗的另一个核心,需维持适当的容量以降低心脏负荷,并在循环稳定的情况下保持液体负平衡,以减轻肺渗出。白蛋白具有良好的肾脏安全性,在心脏围术期液体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纠正围术期低蛋白血症有助于改善预后[3]。
该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心排血量减少综合征。术中面临心脏停搏挑战,且在停机后发现气道内吸入大量淡黄色液体,血氧饱和度降至92%,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脏收缩显著减弱等,均为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典型症状。此外,患者乳酸水平升高至7.7 mmol/L,进一步加剧病情。对于该患者,仅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远远不够,处理关键在于稳定循环并实施呼吸机正压通气,通过正压通气、补充胶体、提升胶体渗透压并应用利尿剂解决肺充血问题。
对于该患者,主要问题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和顽固性电风暴。然而,患者治疗时间有限,即使使用大量升压药物,血压也难以维持在80 mmHg以上。在纯氧环境下,氧饱和度也仅能达到85%,提示病情危急。在此情形下,采用机械辅助通气。上机后,患者迅速恢复意识,给予适当镇痛和休息,加强抗感染治疗,考虑到气道内吸出痰量较大,并未立即给予抗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大量血浆和血小板,但由于血浆供应紧张,考虑使用高浓度白蛋白输液,以提高肺部胶体渗透压,将体内水分“拉”回到循环中,并通过利尿剂排出水分,解决肺充血问题。经过积极处理,血浆及血小板用量开始下降。在ECMO辅助下,患者次日氧合指数仅55 mmHg,但右心室功能尚可,呼吸机参数逐步下调。术后第三天,患者呼吸机参数显著下调,乳酸水平降至2.5 mmol/L。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恢复,无明显右心衰或电风暴。此时,主要问题转向肺部。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内仍有分泌物,需保持气道通畅。经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进一步下调ECMO流量,转换成有创通气,最终成功撤机。
对于此类患者,维持循环稳定与排出第三间隙水分同样重要。故需限制液体入量,同时快速提高胶体渗透压,维持循环稳定和有效灌注压,白蛋白在此情况下应用非常广泛。此外,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助于水分通过再血管化进入血管,并通过血透或利尿排出,从而稳定病情。指南推荐[4],心脏外科术后经晶体液复苏后循环仍不稳定时,使用人血白蛋白输注。若术后积极利尿,或四肢水肿,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未补充到40 g/L,术后输注白蛋白非常合理且必要。而术后白蛋白水平维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对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远期生存率都有积极影响。
综上,对于心脏外科重症患者而言,术后积极输注白蛋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使手术效果在术后得到充分体现。未来,白蛋白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优化。通过更精确的剂量控制和时机选择,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并发症。此外,白蛋白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能会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远期生存率的重要策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白蛋白的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将更加细化,指导临床实践,为心脏外科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42:933-4
2.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循环杂志, 2020;35:1052-63
3. JAMA. 2022 Jul 19;328(3):251-258.
4. Xiang F, 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3;136:1135-4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