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心梗救治日——降低急性心梗死亡风险,中医药实现心梗治疗重大突破

2023-11-21作者:戴侃纯资讯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1],约占我国总人数[2]的1/4。同时,心血管病也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因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是恶性肿瘤的2倍[3],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4],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心血管病,为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普及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将每年的11月20日设立为“心梗救治日”,旨在让人民群众牢记2个“120”,即“胸痛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据中国家庭报报道,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每18-20秒就有心梗事件发生[5],出院人次在10年内飙升至7.7倍[3]。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主要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通常起病急、症状重,往往在短时间内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黄金救治时间仅120分钟,错过很有可能“延误终身”。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教授曾提到,尽管目前能够借助很多再灌注手段,如溶栓、介入治疗等,但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仍然面临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尤其对于部分发生无复流损伤的患者而言,所受到的危害更大。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药物或者治疗策略,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在“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及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张伯礼、张运、吴以岭、韩雅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艾瑞克·皮特森(Eric D.Peterson)教授等来自海内外的上万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会议,同时有750余万人次在线收看。该项目围绕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在证治规律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其中通心络胶囊降低急性心梗死亡风险的研究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杂志,为我国心梗防治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武器”,与“心梗救治日”的初衷遥相呼应,进一步推动了急性心梗防治工作的开展与落地。


大会现场



荣登JAMA:降低心梗死亡风险,通心

络显著改善STEMI患者预后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发布了“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成果。杨跃进介绍,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共纳入中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近日,该研究论文《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CTS-AMI随机临床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JAMA》影响因子120.7分,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于1883年创刊,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和《英国医学杂志》并称全球四大医学名刊。


杨跃进教授作汇报


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通心络胶囊实现

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表示,该研究的意义不光是为通心络增加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为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中药作出了一个典范。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探索了一条道路,走出了一个样板,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润霖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这项研究是心血管领域,中西医结合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成果。将为中医药临床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同时也会对中医药的临床评价循证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希望团队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使更多中医药临床研究达到这个水平。


张伯礼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在致辞中提到,研究结果的发布不仅彰显了中国研究者的实力,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临床疾病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新路,将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瑰宝带到全世界,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韩雅玲院士致辞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究是首个登上国际医学四大期刊的中医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是在中医药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发表致辞


作为该研究的参与者,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艾瑞克·皮特森教授表示,这是非常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和国外的西方医学标准非常吻合。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这是中药相关论文首次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上。


美国德州大学艾瑞克·皮特森教授针对这一研究成果作点评


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教授Richard G. Bach在题为《传统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符合循证医学标准》述评中指出,CTS-AMI研究是第一个评价中药通心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RCT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研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它真正有效的活性成分是什么,对于全世界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结语

急性心梗始终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尤其是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损伤,更是困扰临床多年的难题。“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突破了急性心梗患者预后改善困境,为急性心梗防治再添“利器”。


今年11月20日是第十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心梗救治日的设立提高了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减少了急性心梗导致的猝死等风险;同时,由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主题活动,号召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及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参与,提高心梗综合防治能力,提升救治效果。医患共同努力,持续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为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猝死率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

[2] 国家统计局

[3] 国家卫健委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4]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腾讯新闻一格工作室,腾讯新闻健康.《别再给人生添堵——国人心血管病罹患现状及原因分析数据报告》

[5] 中国家庭报官微《死亡率超过30%,这种病有12个预兆要警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