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遇见未来 | 推进肺癌“防、筛、诊、治、康”,伯瑞替尼曙光照亮,共同助力健康中国

2022-11-10作者:CMT快讯资讯


专栏封面.jpg


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症,中国每年新发肺癌近百万例,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健康体检中心,接受胸部低剂量CT筛查。其中的肺癌患者也借此得到了早期诊断,后续通过接受早期手术、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诊治手段,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我国胸外科和肺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支修益教授,始终致力于建立属于中国的肺癌预防及治疗体系,推动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以及肺癌早诊早治理念的推广。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本报特邀支修益教授,围绕肺癌“防、筛、诊、治、康”展开精彩的经验分享。



image.png
支修益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

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轮值理事长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北京光大东方医学研究院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肺癌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Q1


随着新一代胸部CT分辨率的提升,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请问目前对于肺部小结节有哪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早期肺癌的准确诊断,并指导临床决策?

支修益教授:过去几十年的肺癌筛查是采用胸部X片的方法,但胸片筛查发现的肺癌往往已经不是早期肺癌,无法达到早期发现肺癌的目的,对降低肺癌死亡率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对于推动肺癌早诊早治工作并没有提供很大的帮助。


目前,中老年居民健康体检通常加上了胸部CT,各地区的肺癌筛查项目也都由胸部CT替换了胸片。随着新一代胸部CT分辨率的提升、辐射剂量和检查费用的下降,健康体检和肺癌筛查项目的推广普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接受将胸部低剂量螺旋CT纳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也有很多国家已将胸部低剂量螺旋CT作为代替胸片的肺癌筛查定为金标准。


肺癌的筛查可以分为主动性筛查和被动性筛查。在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中进行胸部CT检查,称为肺癌的主动性筛查,主要针对肺癌高发地区、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肺癌家族史、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有环境和职业暴露因素等人群。在其他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进行的胸部CT检查,特别是近三年来为了排查新冠肺炎做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我们称为肺癌的机会性筛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单位健康体检时增加了胸部CT,更多的地区开展了肺癌筛查项目,使用胸部CT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所有住院病人和陪住家属都要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大幅增加了肺癌机会性筛查的人群数量。随之而来,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呈“井喷式”出现。根据今年初步的数据统计,我国发现肺部小结节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


由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部小结节,很多人因健康体检首次进行胸部CT检查检出了肺部小结节而陷入恐慌情绪,认为自己可能患了肺癌,四处托人找人,希望临床医生给予积极治疗。实际上,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肺部小结节,尤其是首次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95%以上都是肺部良性疾病,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不超过5%。因此,我们希望在国际肺癌关注月期间,更多的胸外科医生重视并参与肺癌防治的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传,遏制目前社会上对肺部小结节的过度恐慌,减少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肺部小结节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对胸部CT发现肺部小结节的患者,并不建议频繁复查增强CT或立即手术切除。健康体检采用的是胸部低剂量螺旋CT,由于层厚限制、呼吸运动、扫描角度等原因,在明确小结节具体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发现肺小结节后首先请专科医生会诊,更多需要的是观察和定期安排复查,建议采用薄层胸部CT扫描,之后根据小结节的部位、直径、密度、边缘有无分叶、毛刺、磨玻璃占的比例、实性成分的所占比例等,来确定小结节是否需要临床干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目前还有一些液体活检项目和分子标志物可辅助明确肺部小结节性质,如循环肿瘤细胞、ct DNA、肺癌血清抗体七项、DNA甲基化和基因检测项目。


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从多维度进行评估,强调多学科综合诊治,包括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和健康体检中心等。相比既往的胸片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传统肺癌筛查模式,目前整合了低剂量螺旋CT、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项目和基因检测等方式的多学科精准诊疗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Q2


MET 基因异常是NSCLC原发致癌驱动基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和《2022 CSCO NSCLC诊疗指南》推荐MET基因为“必检基因变异”。请问MET基因检测为何在NSCLC患者诊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支修益教授:近年来,与非小细胞肺癌有关的基因突变不断被发现,包括EGFR,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ROS1等等。从20多年前发现针对EGFR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始,研发出了许多分子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存在基因异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改变了肺癌的治疗历史,更新了肺癌的诊疗规范,临床医生也逐渐认识到在局部中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中常规开展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但基因检测作为靶向治疗的基础,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步伐特别是进入医保报销的步伐仍然相对缓慢。由于很多医疗机构检验科或病理科不具备基因检测的能力,而院外检测机构通常采用NGS测序的方法,包含数百个基因位点,费用也相当高昂。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小panel基因检测的模式已经逐渐在临床推进,可检测较少数目的重点突变基因,选择已经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进行检测,其中就包括EGFR、ALK、cMET、ROS1、RET、KRAS等常见基因。目前已经有针对上述基因异常的靶向药物上市,也有一些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推进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更多能够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


举例而言,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是NSCLC原发致癌驱动基因之一,MET扩增是ERGR-TKI药物出现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之一。对于一部分ERG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再次进行基因检测,有可能通过发现MET异常给予进一步有效治疗,给病人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鼓励靶向药物的研发,很多已经上市的靶向药也逐步纳入医保,让病人能用得上药,吃得起药,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们希望未来肺癌基因检测能够进入医院,纳入医保,为病人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Q3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伯瑞替尼,II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RR达到75%,PFS达到12个月,DOR达到16.7个月,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果。请问如何推动国内自主研发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

支修益教授:我国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伯瑞替尼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主的临床中心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也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带来信心和动力。


首先,我们希望靶向药物的疗效能够在全国更多的临床中心得到验证。其次,要推动上市后的临床多中心临床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肿瘤科医生、胸外科医生、呼吸科医生等肺癌诊疗相关领域学科的医生的继续教育、国内外肺癌学术会议等,将研究数据进行详细解读和推广。此外,在患者教育方面,通过科普宣传,能够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到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增加病人的治疗选择,并积累中国的临床数据。


伯瑞替尼作为高选择性MET抑制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MET14跳突患者,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显示,ORR达到75%,DCR 96.2%,mPFS12个月,mDOR16.7个月,疗效优于同类MET抑制剂。其中初治患者ORR达到77.1%,经治患者ORR达到70.6%。对于颅内转移患者也有非常好的疗效,颅内ORR达到62.5%,可测量CNS颅内ORR达到100%。并且是目前唯一具有脑胶质瘤临床研究数据的MET抑制剂,脑胶质瘤ZM融合患者I期临床研究mOS11.7个月、ORR 33%,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提示伯瑞替尼对于中枢和脑转移治疗的获益。


在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 25%,整体安全性良好,可通过临床管理恢复。


同时,我们建议,在临床试验得到了确切的疗效证据获批上市应用后,也要及时推进药物进入价格谈判,尽快纳入医保保险目录、新农合报销目录的进度,使农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能及时获益。


未来我们希望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靶向药能够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造福世界各地的肺癌患者。

Q4


您一直致力于建立属于中国的肺癌预防及治疗体系,推动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的引进及肺癌早诊早治理念的推广。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请问在肺癌早诊早治理念的推广方面,国内目前已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您认为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支修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至今已成立二十余年,科普专业委员会也已经成立了五年。中国抗癌协会在全国建立了接近70个肺癌科普教育基地,积累了较大的患者人群。在癌症的主题宣传日、主题宣传周、主题宣传月上,我们也积极与国家主流媒体、新媒体合作,开展一系列专家科普访谈,让全国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走进访谈间,加强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科普宣教。此外,针对不擅长使用新媒体的中老年群体,我们也出版了一些专业且浅显易懂的肺癌防治科普书籍,让科普惠及更多人群。


在推动肺癌早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进一步开展。首先要扩大肺癌主动筛查的普及面。全球通用的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定义已经应用了30多年,但从目前的临床数据和临床经验来看,中国很多无吸烟史的女性、低于45岁人群也有很多发生肺腺癌。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中国人群肺癌机会性筛查的数目大大增加,可以根据这些人群的临床数据展开相应的研究,从而明确更适合在中国推行的肺癌高危人群定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肺部小结节的辅助诊断,大大减少了影像科和胸外科医生的工作负担。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大数据也不断证实,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方面,并不亚于医生的肉眼辨别。胸部CT的普及应用可推动早期肺癌大数据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因此得到不断精进。


肺癌早期筛查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能够拓展至其他癌种的早筛,例如无痛胃肠镜筛查胃肠道肿瘤、女性两癌筛查的推进等等。利用影像学+人工智能技术、血液肿瘤标志物+液体活检项目等现代辅助诊断技术,能够更好地开展肺小结节多维度评估,整体推动恶性肿瘤的早筛工作,从而提高肺癌的早诊率,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此外,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也应该根据研究进展数据、临床应用的疗效及时进行更新。


中国抗癌协会今年的国际肺癌关注月主题为“肺癌防治,筛查先行”,我们希望在各大媒体的支持参与下,以及各大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和医科大学肺癌中心的共同参与下,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更加关注并参与肺癌筛查,推进肺癌高危人群早期参与肺癌筛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微创外科手术、基因检测项目,联合围手术期的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最终提高肺癌整体生存率,这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于“遇见未来”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位列第一。为了让大家及时知晓肺癌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发起并举办了“遇见未来”栏目,由鞍石生物科技支持,特邀国内专家进行前沿热点话题访谈和典型病例报道,相关内容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鞍石生物科技





鞍石生物科技是中国创新药企业,旗下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北京鞍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

鞍石生物科技致力于健康服务产业,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药产品作为宗旨。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拥有多个药物研发管线,主要研发方向为肿瘤治疗领域”First In Class”及“Best In Class”的创新药物,涵盖肺癌、脑胶质瘤等多个肿瘤治疗领域。

鞍石生物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提供高品质创新药物,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用持续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通过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推动药物产业化,为民族医药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阅读请点击“遇见未来”专栏





“遇见未来”专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