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接触传播,故基本的防控措施还是手卫生和接触隔离。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要依据CRE在该地区或医疗机构的检出水平高低,同时需与抗菌药物临床管理相结合共同阻止CRE在院内播散。
1.主动监测并及时隔离:入住ICU的高危患者,如老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患者应采集气道分泌物、直肠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常规或者快速诊断方法,筛查是否携带CRE,如携带则应尽快隔离。
2.实验室尽早报告:实验室应针对CRE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早期电话报告临床及感染管理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并进行跟踪随访。
3.加强接触隔离措施落实:对于所有定植或感染该菌的患者均应进行接触隔离,包括尽量单间隔离、门口悬挂隔离标识、减少设备共用、个人防护等,接触不同患者应更换防护用品。为避免引起交叉传播,尽量避免感染者进行转院,并减少外出;如需外出检查,应做好相应的接触隔离措施。
4.严格的手卫生:应提供充足及规范的手卫生硬件设施,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并及时反馈,不断持续改进。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暴露时应佩戴手套,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同时进行手卫生。
5.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定植或感染CRE患者,应增加环境清洁消毒的频次,建议至少每天3次,清洁用具应规范复用。对于床单元终末消毒,建议采用过氧化氢消毒机等终末消毒设备;每季度监测ICU环境物体清洁消毒效果。
6.去定植:主动筛查发现CRE定植患者,目前无明确循证依据证明何种去定植方法有效。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定植部位选择性采取去定植措施,例如抗菌药物、噬菌体和粪菌移植等方式。
7.规范的抗菌药物应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包括选用时机、品种和疗程等,尽量减少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等。
本文节选自《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