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推荐阅读
尿液是排除和早期发现某些疾病最直接的标本,它同样被用来观察病程变化和治疗效果。
肾脏和泌尿道疾病与尿液中某些成分相关,这些成分能被筛选试验敏感地诊断,假如结果阳性再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大多数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在病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时,疾病常常已到晚期。
常见症状包括肾区疼痛、肾绞痛及水肿。依靠血清学检查,这些肾脏疾病也常要到晚期才被发现,因此尿常规又是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
1、尿量
【参考值】
成人:(1.0-1.5)L/24h;
儿童(1-12岁):(0.3-1.5)L/24h。
【临床意义】
尿量增多:多尿(>2.5L/24h)。
①生理性: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出汗少等;
②病理性: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高血压肾病等。
尿量减少:少尿(<0.4L/24h)和无尿(<0.1L/24h)。
①生理性:饮水过少、出汗多、高热、脱水等;
②病理性:各种肾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及肾后性疾病等。
2、颜色
【参考值】
淡黄色~深黄
3、透明度
【参考值】
透明,新鲜尿久置可轻度浑浊
【临床意义】
尿液浑浊:脓尿、细菌尿、血尿、乳糜尿。
极度清晰透明尿:慢性肾衰等多尿者。
4、酸碱度
【参考值】
PH:5.0~7.0
【临床意义】
增高: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碱中毒等。
减低:糖尿病、通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5、比重
【参考值】
晨尿:1.015~1.025;
随机尿:1.003~1.030。
【临床意义】
增高:高热、脱水等少尿者、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减低:尿崩症等多尿患者、各种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
6、尿液蛋白质(PRO)定性检查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泌尿生殖道炎症等。
7、尿葡萄糖(GLU)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糖尿病、甲亢、怀孕后期等。
8、尿酮体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糖尿病酮症算中毒、长期饥饿、怀孕剧吐等。
9、胆红素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药物如吩噻嗪可假阳性。
10、尿胆原(URO)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为阴性,药物如磺胺类药、吩噻嗪等可假阳性;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假阴性。
11、尿亚硝酸盐(NIT)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等。
12、尿白细胞酯酶(LEU)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结石及肾小球等病变。
13、尿隐血(BLO)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道肿瘤、结石、结核等。
14、尿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
红细胞<3/Hp;
白细胞<5/Hp;
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Hp;
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
透明管型≤1/Lp;
结晶少量(非病理性结晶: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结晶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RBO)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见到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班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痔疮、前列腺炎、盆腔炎等、药物如别嘌呤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
(2)白细胞(WBC)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急性肾盂肾炎、炎症、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增多: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CAST)增多:出现管型表示肾脏实质损害,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衷竭等,红细跑管型提示肾性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则无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提示肾疾病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增合征、慢性肾炎等、药物如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可使尿出现管型。
来源:医学之声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