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陈焰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IBD多学科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科普人文协作组副组长
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IBDQCC)委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联合发起人、理事长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IBD相关SCI文章30余篇
这次ECCO大会参会人数超过8000人,是有史以来的最高人数。正如我们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的赵洁所言——“原来有这么多医护在帮助IBD患者!”大家都很高兴地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医护、药企都积极参与这场IBD知识的盛宴。
大会第一个报告没有去年那么惊艳,但也传递了不少信息。题目是“获得可持续治疗的新策略(Novel strategies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treatment)”。所谓的可持续治疗(sustainable treatment),可以理解为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态。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短期效果,还要考虑长期的可持续性。毕竟IBD是一个终身性的慢性疾病,长期效果、患者依从性、药物副作用、生活方式、 经济可持续性等都是和疾病控制息息相关的。
为了获得可持续治疗,需要重视以下几个内容。
关于这一点,抗TNF类药物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比如用各种方法提高药物浓度可以使得药物保持有效,但维得丽珠和乌司奴单抗相对研究比较少。
所以讲课专家就提到了这篇基础研究,研究提示维得丽珠疗效很可能也和浓度有关系。
这篇2022年的研究(还是GUT杂志呢!)发现维得丽珠浓度在55 μg/ml以下的时候,其缓解率可以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加,但> 55 μg/ml 后反而下降,提示维得丽珠很可能存在有效浓度范围。
而对乌司奴单抗来说,其IL-23通道下游的IL-17和IL-22的作用是双向的(如对维持肠道完整性等也有保护作用),所以乌司奴单抗抑制IL-23要到什么程度才对IBD是有益?这还需要更多探索。
这研究对乌司奴单抗继发性失效的患者再次静脉诱导,然后每4周或8周皮下注射维持,发现两组疗效都不够好。这提示对乌司奴单抗浓度相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个人觉得这不意味着乌司奴单抗疗效和浓度完全无关,因为入组的患者是已经失效的患者)。
这里提到一个新药,就是抗TL1a药物,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出疗效,而且动物试验显示其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如何控制严重的炎症需要更多研究。上面的课题采用的是三种药物合并的方法:维得丽珠+阿达木单抗+甲氨蝶呤(此处个人感想:这用药方法对病人负担还是很重的……)先压住严重的炎症,然后维得丽珠维持。研究提示,26周的内镜缓解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是34.5%和54.5%,但该研究是无对照的单臂研究。
对IL-23类药物,这篇Schmitt等于2019年5月发表在GUT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在克罗恩病中,携带IL-23受体的TNFR2+T细胞的扩增与对抗TNF治疗的分子抵抗有关(上图可以看到对抗TNF药物有应答的CD患者和无应答者患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2022年ECCO会议上,有研究者曾用古塞奇尤单抗(GUSELKUMAB,抗TNF-α单克隆抗体) 和戈利木单抗(GOLIMUMAB,抗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联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观察到在第38周时患者实现临床缓解和内镜缓解。
演讲专家按照个人经验(当然也是基于很多文献)做了关于药物安全性的幻灯片(我个人也认为这分类挺合适)。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各类药物的安全性,这些标注红色的药物部分对我们临床医师要很重要,因为这些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于副作用方面的监测。
这篇文章其实是2012年的高影响因子杂志里面的文章,里面讲到的是很多患者关心的停药问题,可以看到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的时候,如果患者药物浓度比较低(比如< 4 mg/g), 停药后的复发概率就相对低。反之(停药时候药物浓度>6 mg/g)则停药后容易复发。
这幻灯是我们中国医师陈杰、李雪、王晓艳共同通讯的文章的核心图,已经连续三年在ECCO大会出现,非常为我们中国学者感到骄傲呀!今年是大会第一个报道就又被Cue到了,去年我们已经报道了(点击查看既往链接)。明天我们会请陈杰博士和大家详细讲解相关内容,敬请关注!
根据上述机制,有以下策略
治疗选择/最佳顺序(Choice of treatment/Optimal sequence)
主动治疗药物监测(Proactive TDM/therapeutic window)
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IS co-treatment)
联合治疗(Combo)
短暂升级治疗(Transient escalation)
治疗窗口(Therapeutic window)
治疗降级(Treatment de-escalation)
患者教育/依从性(Patient education/adherence)
改善生活方式(Modify way of life)
这些机制和策略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可持续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可以看出来,要让IBD这种特殊的慢性疾病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需要有专业的医师来和患者一起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患者配合医师做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药物调节、需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副作用、需要患者有好的疾病知识和好的生活方式(具体生活方式去年ECCO有详细介绍,今年接下来的内容还有一点更新)。
BTW,我们CCCF基金会今年继续在ECCO有展台,各位在柏林的亲朋好友们有空来坐坐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