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葛均波院士在Circulation发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8-07-2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冠心病

7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作为通讯作者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观点文章,阐述了我国心血管病(CVD)的流行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1.webp.jpg

在文章的开头,葛均波院士"开门见山"地指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曾经非常低;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某大型中心医院内,每年仅不到10例患者因心肌梗死住院。近20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我国CV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预防CVD,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减缓、阻止乃至逆转CVD的流行,对于我国社会迫在眉睫。

1-2.webp.jpg 我国CVD死亡率及患病率。数据来自我国心血管病报告。图A:1990~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CVD死亡率。图B:1991~2013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IHD)、脑血管疾病(CBD)、高血压(HTN)患病率。CBD及IHD患病率以‰表示。

葛均波院士写道,导致我国CVD流行的因素众多,如人口老龄化加速、其他疾病生存率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饮食热量摄入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空气污染等。未来我国CV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将稳步升高,特别是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和老年退行性瓣膜疾病。因此,在全社会正视这一严峻问题之前敲响警钟,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阻止CVD不断蔓延刻不容缓。要取得胜利,需要多维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纠正危险因素与预防

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缺乏体力活动是CVD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国学会与电视、广播等媒体一道,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此外,提高烟草、含糖饮料、高热量食物的税率也是降低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相关提案已提交政府部门审议。

除生活方式外,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无症状人群,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疾病管理模式。每年健康体检,最好是免费体检,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是识别高危人群,为之提供合理治疗的必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重CVD负担,故着力解决我国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当前及未来多年的努力方向。

2. 分级诊疗

我国正在建立标准化的分级诊疗网络,整合三级医疗集群、省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完善社区和省级医院双向转诊,促进人员、设备、药品向社区流动。国内外CVD防治指南与共识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将造福我国CVD患者。我国正在加快卒中单元、心衰单元、胸痛中心的建设,加强疾病管理的质量控制。心血管多级康复/二级预防模式的建立,以及康复教育的普及,将助力CVD患者成为疾病预防的积极参与者。

3. 改善环境

在我国,环境污染是很多疾病高发的关键因素,包括CVD。我国过去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环境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减轻污染,改善人民健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减少煤炭消耗、关闭高污染企业、治理河道、植树造林、减少杀虫剂使用及废物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4. 重视基础研究

CVD在不同社会、人种/种族中有不同的特征,我国CVD患者较国外也有不同。只有探究出疾病的发病机制,才能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医院正在大力促进基础和转化研究,开展临床试验,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大国健康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它们为了解CVD的流行和发病趋势,进行疗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对战胜CVD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章的结尾,葛均波院士总结说,在防治CVD的道路上,我国任重道远。在可预见的未来,CVD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依然悬在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头顶上。防治CVD,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只有政府部门、学科带头人、社区医务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患者共同努力,我国CVD的流行才能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Chengxing Shen, Junbo G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irculation, July 25, 2018.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