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Lancet N:危重卒中患者的优化肠内营养策略

2022-05-27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脑血管病非原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卒中危重患者常合并意识水平下降、严重吞咽困难和胃肠功能受损,这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卒中患者,营养不良或高营养风险与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功能预后有关。因此,目前的指南建议意识水平下降或长期严重吞咽困难的卒中危重患者应尽早(在症状出现后的最初72小时内开始)接受肠内管喂养。然而,卒中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热量目标仍然存在争议。


一项纳入了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在内的大型观察研究表明,与存活率相关的最佳热卡量约为预测能量需求的80%。然而,随后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发现,低热卡肠内营养(计算热卡需求的40–60%)和标准肠内营养(计算热卡需求的70–100%)相比,90天死亡率、喂养不耐受、腹泻、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另一项纳入了ICU神经外科患者的随机试验显示,与全热卡肠内喂养(20.4 kcal/kg/天)相比,入院后第一周的低热卡肠内喂养(12.8 kcal/kg/天)的胃肠道不耐受更低、呼吸机依赖性更少,并缩短住院时间。相比之下,一项针对轻-中度卒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第一周能量摄入大于20.7 kcal/kg/天的患者比能量摄入小于20.7 kcal/kg/天的患者预后更好。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提出了以下问题:低热量肠内营养或标准全肠内营养,哪种喂养策略在临床上有益于重度卒中患者。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2022年4月来自西安西京医院的江文教授和FangYang等在Lancet Neurology上公布了OPENS试验结果。


OPENS是一项多中心、研究者发起、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国西部的16家三级医院和地区综合医院进行,盲法评价结局。急性严重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入院时GCS≤12分或NIHSS评分≥11),预期肠内营养超过7天的成人患者,被随机分为(1:1:1)全肠内营养(估计热量需求的70-100%)、改良全肠内营养(完全肠内营养加促动力药物)或低热量肠内营养(估计热量需求的40-60%)。指定的营养方案在入院后24小时内开始,并持续7天。主要疗效结局是90天不良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患者的比例,预先设定的主要安全性结局是第90天的死亡率,ITT人群评价。


在2017年1月15日至2020年9月23日期间,共随机了321名患者(每组107名),其中315名患者(175[56%]名男性,中位年龄71岁,IQR 60−78)被纳入最终分析。该研究于2020年9月23日提前终止,因为两组之间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90天时预后不良的比例没有差异(改良全肠内营养82% vs 全肠内营养80%,aOR为0.87,95% CI 0.41−1.86,p=0.721;低热量肠内营养(73%) vs 全肠内营养的 aOR为0.61, 0.30−1.27,p=0.186;低热量肠内营养 vs 改良全肠内营养 OR 0.70,0.34−1.46,p=0.340)。低热量肠内营养的90天死亡率显著高于改良全肠内营养(34% vs 17%,aOR为2.89,95% CI 1.46−5·72; p=0.0023),而低热量肠内营养和完全肠内营养(23%)(aOR 1.92,95% CI 1.00−3·69; p=0.049)以及改良全肠内营养和全肠内营养之间(aOR 0.61,0.29−1·28; p=0.187)的差异无显著性。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肺炎,其发生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78% vs 81% vs 75%;p=0.625)。


最终作者认为,在严重卒中的早期阶段,与全肠内营养相比,改良的全肠内营养或低热量肠内营养并没有显著降低为期90天的不良预后风险。与改良全肠内营养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可能与死亡率增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改良全肠内营养是否是最佳策略。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更多推荐

颅内多发占位的影像诊断思路


卒中偏瘫,打哈欠诱发上肢抬起是为何?


抗帕金森病药物与食物,关系大了!


神经科常用评分表


双侧桥臂磁共振异常信号的影像诊断思路


Stroke:房颤伴CAA的治疗策略


脑小血管病神经影像评估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颅脑CT重要解剖结构及供血


脑干区域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居家锦囊!


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急性脑梗死?Todd麻痹?这个病例耐人寻味!


脑干梗死后头颈部Holmes震颤1例报告


实用总结!颅神经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定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