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大山深处杨家湾 脱贫有良方

2020-08-31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早秋时节,行进于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药材飘香,满眼尽绿,草木竞荣,让人深感这个小乡村盎然之生机。


640.webp.jpg


雨后天晴,包雪琴叫上村里要好的邻居,来到她家的党参育苗地,大家互相帮忙拔除杂草。村里的“领头雁”任红彦一样闲坐不住,走东走西,一边看看大家今年的中药材长势,一边发挥他在村上“田秀才”“土专家”的作用。



这几年,他带领村上群众一道,严格按照县上出台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标准和规格,种出了绿色道地的中药材,也种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640.webp (3).jpg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我们村主要靠中药材产业,你能看到的周围这一大片绿色的都是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当归三样。这三样的种植要占我们村种植面积的95%以上。依靠中药材的收入,我们村上的房子、各种人居条件都变好了。


640.webp (4).jpg


多年前,县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困境的时候,很多群众因为长期习惯种植粮食作物,都持观望态度,是任红彦,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与质疑声中,种上了中药材,当年他就增收了一万元。从此以后,中药材种植产业就在杨家湾村牢牢扎下了根。



包雪琴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县上下立志拔穷根,用中药材产业“壮筋骨”,一家人勤劳耕作,不但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而且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640.webp (7).jpg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村民 包雪琴:有五六亩地的党参,三四亩地的当归,两亩地的黄芪,基本上一年的收入就是五六万元,也就挺好的。因为种药材,经济也就挺宽裕的。



如今,最令任红彦满足和欣慰的是,杨家湾村中药材种植不但形成了规模,而且村里的党参育苗特别畅销。任红彦顺势而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开始和乡亲们抱团发展。


640.webp (11).jpg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村民 李家英:忙的时候就去自己家里忙了,闲的时候就来这里打工了。一天挣80块钱,一个月十多天,挣个1000多块钱,和孩子们也够花了。


640.webp (12).jpg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在农忙的季节,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户,几乎有四五千人次来我们村务工,农民们要来挣些钱。带动了周边这么多的村,他们也把钱挣了,我们村的农民也能及时的把农作物收到家里。


640.webp (13).jpg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前方并非坦途,这场硬仗尚未完胜。村子里的产业发展已成规模,任红彦,这个曾经的“独行者”、如今的“带头人”又有了新打算。



640.webp (14).jpg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我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把我们的中药材,比如这个党参苗子,弄成品牌化的,推向更宽广的市场。我相当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我们全村群众,不但脱贫,而且还要奔小康。


640.webp (15).jpg


产业扶起来,销售旺起来,扶贫效益好起来。秦许乡通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将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致富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中药材产业带动全乡1806户0.84万贫困人口增收,户均年增收3600元。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8户8689人,通过发展中药材、蜂养殖等产业,2020年仅剩的314户874人也将如期脱贫摘帽。


这里,正奏响一支决胜脱贫、告别贫困的奋进曲……


来源:岷县之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