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早秋时节,行进于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药材飘香,满眼尽绿,草木竞荣,让人深感这个小乡村盎然之生机。
雨后天晴,包雪琴叫上村里要好的邻居,来到她家的党参育苗地,大家互相帮忙拔除杂草。村里的“领头雁”任红彦一样闲坐不住,走东走西,一边看看大家今年的中药材长势,一边发挥他在村上“田秀才”“土专家”的作用。
这几年,他带领村上群众一道,严格按照县上出台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标准和规格,种出了绿色道地的中药材,也种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我们村主要靠中药材产业,你能看到的周围这一大片绿色的都是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当归三样。这三样的种植要占我们村种植面积的95%以上。依靠中药材的收入,我们村上的房子、各种人居条件都变好了。
多年前,县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困境的时候,很多群众因为长期习惯种植粮食作物,都持观望态度,是任红彦,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与质疑声中,种上了中药材,当年他就增收了一万元。从此以后,中药材种植产业就在杨家湾村牢牢扎下了根。
包雪琴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县上下立志拔穷根,用中药材产业“壮筋骨”,一家人勤劳耕作,不但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而且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村民 包雪琴:有五六亩地的党参,三四亩地的当归,两亩地的黄芪,基本上一年的收入就是五六万元,也就挺好的。因为种药材,经济也就挺宽裕的。
如今,最令任红彦满足和欣慰的是,杨家湾村中药材种植不但形成了规模,而且村里的党参育苗特别畅销。任红彦顺势而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开始和乡亲们抱团发展。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村民 李家英:忙的时候就去自己家里忙了,闲的时候就来这里打工了。一天挣80块钱,一个月十多天,挣个1000多块钱,和孩子们也够花了。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在农忙的季节,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户,几乎有四五千人次来我们村务工,农民们要来挣些钱。带动了周边这么多的村,他们也把钱挣了,我们村的农民也能及时的把农作物收到家里。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前方并非坦途,这场硬仗尚未完胜。村子里的产业发展已成规模,任红彦,这个曾经的“独行者”、如今的“带头人”又有了新打算。
岷县秦许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任红彦:我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把我们的中药材,比如这个党参苗子,弄成品牌化的,推向更宽广的市场。我相当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我们全村群众,不但脱贫,而且还要奔小康。
产业扶起来,销售旺起来,扶贫效益好起来。秦许乡通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将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致富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中药材产业带动全乡1806户0.84万贫困人口增收,户均年增收3600元。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8户8689人,通过发展中药材、蜂养殖等产业,2020年仅剩的314户874人也将如期脱贫摘帽。
这里,正奏响一支决胜脱贫、告别贫困的奋进曲……
来源:岷县之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