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病因的5%~10%。随着技术的进步,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既往不少认为是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有效诊治。小肠出血包括小肠、vater壶腹远端、回盲瓣近端等部位的出血,可分为显性及隐性出血,前者表现为黑便、血便、呕血,后者表现为反复大便隐血阳性及缺铁性贫血。下文简述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策略。
小肠出血原因
小肠出血的病因与年龄相关:
1、40岁以下:常见病因依次是炎症性肠病,Dieulafoy 病变,肿瘤,美克尔(Meckel)憩室,息肉综合征。
2、40岁以上:常见病因依次是血管扩张症,Dieulafoy 病变,肿瘤,NSAID相关溃疡。
3、其他少见病因:小肠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肠病,淀粉样变性,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弹性假黄瘤,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主动脉小肠瘘等。
诊断方法
1、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患者的既往出血史、手术史、并发症及服用药物情况等。血管扩张症是小肠出血的最常见病因,高龄、主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左心室辅助装置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2、重复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有研究发现,在首次胃镜或/和结肠镜检查为阴性而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中,重复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分别有2%~25%及6%~23%患者可通过胃镜或结肠镜发现病灶。若重复检查仍正常,应进行小肠检查。
3、胶囊内镜(VCE):是小肠出血的一线诊断方法,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4%~97%,阴性预测值可达83%~100%,可为进一步的诊疗措施包括小肠镜的应用提供方向。在出血2周内,尤其是48~72小时内,进行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但其对十二指肠(包括乳头)及空肠上段的诊断率较低,对肿瘤的识别能力较差(参见图1),且存在胶囊滞留的风险,不适用于存在肠道明显狭窄的患者。
4、深部小肠镜:主要适用对象是VCE阳性患者,VCE阴性但仍高度怀疑小肠出血患者,VCE禁忌患者,也可应用于急性出血患者。在国内主要包括双气囊、单气囊小肠镜,其可进行全小肠的观察、活检及治疗,必要时可行术中小肠镜探查。深部小肠镜诊断率与VCE相近,两者合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其主要并发症是肠道穿孔、胰腺炎。
5、推进式小肠镜:一般仅可观察Treitz韧带远端70cm以内的小肠,其对VCE的观察盲区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6、CT小肠造影(CTE):对于小肠肿瘤的发现优于VCE,可应用于有肠道狭窄性病变的检查,与VCE有互补作用。其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优于MRE。
7、CT血管造影(CTA):能发现0.3 ml/min以上的活动性出血。CTA阴性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少或为间断出血,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进行其他检查,而阳性患者应即行动脉穿刺血管造影,以必要时行局部栓塞治疗。
8、动脉穿刺血管造影:能发现0.5~1.0 ml/min以上的出血,适用于较大量活动性出血,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其在诊断的同时,可以进行局部的栓塞治疗。
9、99m锝-红细胞核素显像:具有延迟显像功能,能发现间断性出血及少量出血(0.1~0.2 ml/min),若该检查为阴性常预示患者的预后较好。利用异位胃黏膜对99m锝的吸收能力,其也可应用于Meckel憩室的诊断。但该方法在各个研究中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且定位出血部位的能力欠佳,临床应用存在争议。
图1:VCE vs CT及小肠镜对一例空肠腺癌并出血的诊断,显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重要性。A及B:VCE可显示局部病变并出血,但对肿瘤整体的识别度欠佳,C:CT可显示肿瘤病变部位及与周围脏器关系,D:在VCE及CT指引下,经口小肠镜对空肠占位的进一步诊断
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血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经过多种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可进行口服或静脉补铁治疗,必要时予输血。VCE发现小的血管病变,可采用观察及对症处理。
2、血管栓塞:针对合适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可在70%以上,必要时可行多次栓塞治疗,但可能发生局部肠管坏死等并发症。
3、内镜下治疗:可采取局部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或病灶创面封闭术。组织凝固术具有较高的再出血率,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大于65岁),空肠病变,心瓣膜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用抗凝药物。
4、药物治疗:目前认为奥曲肽及其类似物、沙利度胺具有较确切的治疗效果。
5、外科治疗:在上述方法难于控制的小肠出血,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可与小肠镜、血管造影等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及有效率。
作者:陈达凡 宛新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来源:宜山论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