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眩晕的手法治疗

2021-04-23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其他神经疾病非原创

哪个方向是上方?此问题如此简单,但却影响深远。每当你身体直立时,身体会自己抵抗地心引力,尽可能地维持眼睛及头部在同样的位置。这种“上方”的感觉为平衡、动作、姿势与位置提供一个基准点。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哪个方向是下方?拥有稳定及可靠的支持基础是身体放松的条件之一。想象一下站在跷跷板上,身体会如何反应?是不是很紧绷、僵硬呢?

如此会引发抓握反射,至于会出现多少,取决于身体平衡被破坏的程度。许多情况下,会让身体的稳定度及定向感产生错乱,进而影响脖子,例如鞭甩、脚踝不稳定或是骶髂关节疼痛等等。

平衡亦是如此,即为全身性表现;简单来说,前庭系统为身体平衡感唯一且最重要的来源。

耳蜗是听力的器官内耳的迷路是由前庭系统构成。


内耳迷路是嵌入在颅骨深部的颞骨内。其包含察觉声音的螺旋耳蜗,以及富有液体作为动作感知的半规管

外胚层的生成,如同胚胎层会形成神经系统、眼睛、皮肤,胚胎所形成的第一个感觉器官即为内耳,大约第22天会发展出来。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24.jpg

内耳是在胚胎中,第一个行程的感知器官。感知动作的则是半规管(左边)螺旋形的耳蜗及其相关神经会接受声音(右边)

有趣的是,内、中及外耳皆由不同的胚胎层生成,以致功能皆不同。约受精6至8周后,胚胎层会先发展内耳的半规管,让动作能被感知,作为我们最早的感觉经验。

前庭系统会检测头部动作;中枢神经会去协调身体及眼睛的动作,由内耳的三半规管做调控,前庭系统可以检测三轴上直线或是旋转之动作。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25.jpg

三半规管在耳朵为垂直排列,所以可感知三个方向的动作

由于我们有两个耳朵,大脑可以比对两边的前庭的讯号、可产生立体声,以及区辨细微的不同,如重力跟机械性外力的加速度及减速的不同。

前庭系统会检测旋转及线性两种动作模式。头部的旋转动作(如转身、倾倒、抬头看及点头)为半规管内机械性受器又称壶腹上敏感性毛细胞受液体冲击之反应。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28.jpg

在内耳里的特殊性机械接收器。旋转动作会带动液体方向,而壶腹(中央)能感受其动作

完全取决于液体流动之方向,让毛细胞打开或关闭对应的离子通道来传递神经冲动到大脑。而线性动作如电梯的下降,飞机起飞的侦测,是经由内耳里面的毛细胞对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的惯性做反应。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30.jpg

能够感受两种形态的毛细胞(棕色及绿色)在线性动作中感受到如壶腹耳石(在上方灰色的耳石)的惯性

常见一贯的头晕或是晕眩称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晕眩(简称BPPV) 即是由碳酸钙结晶又称耳石在未被发现之半规管内翻来覆去造成的,如此会有刺激性讯号传至大脑,这些情况可以透过动作练习来达到控制,如Eply's 运动,其可以把耳石翻回去原本的区域,而不去刺激产生晕眩。

医师、脊骨师、物理治疗师及患者可以自己在网络资源上学习Epley's 手法来做自我处置。但切记有些患者的晕眩是需要医疗介入处置的,不明原因的晕眩就应该要马上去看医生做鉴别诊断。

任何患者如果做了Epley' s 发现会头晕的话,则需要有受过训练的人在旁监督。整理上述可得知BPPV 引起的晕眩执行Epley's 运动有很高的概率可以缓解,且相对较温和。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32.jpg

Epley' s 试验

晕眩不是唯一让我们考量有前庭系统问题的理由。即便是微小的前庭刺激,都可以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变化。有文章将前庭刺激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化(战斗-逃跑)以及生理反应(例如高血压、呼吸改变、全身肌肉张力提升)做联结。

前庭问题亦可引发身心灵反应。身心灵治疗前驱者Moshe Feldenkrais假设了人类的成长以及学习都是起源于害怕跌倒。其工作伙伴Ida Rolf (结构式整合疗法创始者)则声称95%的神经都是害怕跌倒的。

虽然实际上没有像上述两位学者的想法那么夸张,实际上,我们的生理功能,前庭系统足够影响心理、情绪以及内耳状态。

临床上,我们可以运用身心灵之间的相关性,当受到干扰时,前庭会产生交感神经之反应,如焦虑、激动、紧张无法休息等。当前庭受到舒缓、支持,与稳定时,则可以产生安静、放松、平静之反应。

前庭定向手法

由于前庭定向手法可以达到放松及冷静,故适合一开始或是徒手介入前使用,可以让患者更能专注于当下。前庭定向手法对于压力释放也有不错的效果,我们会针对热鞭甩的患者施予此手法,除了有单点之紧绷或疼痛者不给予处理。

基本上做完此手法的患者,晕眩都会得到有效的缓解,故此手法为非常简单且有效地去评估及减少前庭过敏感及障碍之患者。

此手法的执行要慢慢地移动患者的头,弯曲颈部。过程中如果晕眩、颈痛、或类似鞭甩的症状(痉挛、紧绷、疼痛),请患者维持眼睛睁开,协助将头抬起,速度放慢以避免诱发晕眩或疼痛。

如果出现急性晕眩或疼痛,你可能只能抬离半英寸;不过,大部分的患者都不会出现晕眩及疼痛,如此可以弯曲颈部让下巴靠近胸口并且不会诱发不舒服或紧绷等反应,但切记弯曲颈部不是主要目的;反而保持患者在舒适的情况下去感受最大弯曲范围。

确保自己在舒适的位置。可以放松并稳定地执行手法,因为你必须要稳住患者的头部约数分钟。如果患者身材比你高大,或是头很重,那你必须要尝试不同的位置去找寻适合你的方式。

为我使用稳住头的方式( 一手置于头下方、前臂置于桌上,将手肘夹起靠近身体),有些操作者认为站姿、两手臂交叉并置于患者头下方且手掌朝下,右手掌握住左肩、左手掌握住右肩;由移动脚与身体来带动患者的头部动作而不是手臂的方式会比较轻松。


微信图片_20210413165435.jpg

在前庭定向手法中,头要慢慢地往下放,确保患者是放松而不是出力卡住头的位置。如果眩晕出现,可以请患者眼睛打开,减少或缓解头晕

不管你选用何种方式,只要是你确定能够对患者的头部后方有好的支撑。并让患者觉得是安全,并且可以帮助患者头部放松即可。

当操作者以及患者在抬离头部这个动作下,皆能维持舒适的姿势时,即可开始慢慢地降低头部,在此阶段有个重要的地方:当操作者用最慢的速度降低头部时,去感受患者在过程中的确是放松地让他的头慢慢下降,如果过程中感受患者的头部重量变轻了,那就表示你下降的速度太快以致患者来不及放松,如此就要再等待一下,确保头的重量一致了再开始。

避免一直说话让患者分心;但有的时候适当的口头引导是有助于手法执行。如果等待一阵子患者皆无法放松,可以尝试用口头引导如让你的头沉下来,或是在下一个呼气后尝试让头再放松一点点。

有些患者即可接受提示将头往桌子的方向下沉。有耐心的引导患者放松而不是去推动患者。请患者的眼睛慢慢做小幅度的移动,或是主动的呼气可以放松。

此手法的非常简单,只需要耐心以及感知能力。所以此手法到底是如何影响前庭系统呢?头部与颈部的定向反射是源自于前庭讯号。

只要小小的波动即可以让你患者的前庭系统及大脑重新整合习惯性肌肉之张力,让头部定向感可以导向正确的位置。

操作者缓慢地将头部放下,可提供足够的旋转去唤起前庭反应。在某些角度下你会感受到患者在用力支撑头部,因为当下位置可能是内耳半规管最敏感的地方。

等待或是将感受到紧绷的部位给予支持,让患者的神经系统重新感受活动的阈值。在所有紧绷的地方等待其放松,神经系统会对其产生适应性;如此可重置阈值。

患者的神经系统会觉得一切都很好,再次摆到一样的位置也不会产生紧绷感。这对于比较紧张的患者会是很好的处理。当然不是所有患者的颈部紧绷都跟身体的创伤有关;有时候就是很难让头放松。

张力、压力、眼睛或腭骨拉伤、姿势习惯、疾病问题以及先前所描述的身体支撑性及稳定性,都会影响到前庭反应以及支撑模式。

如上述,只要请患者保持眼睛睁开,即可预防晕眩及头晕问题发生(晕眩就很像晕动病,其内耳与眼睛相互矛盾所致)。由此可知,带动头部抬离的动作不宜太快或太大,如此可避免晕眩产生。

一旦发生晕眩,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消退,再重复使用上述手法。少数晕眩症的患者是无法忍受头部抬离或是固定于一个位置;则此手法不适合介入于此类患者,贸然介入会对患者产生无法预估之颈部伤害。

在矢状面下,慢慢降低头部,过程会刺激内耳的旋转动作(前、后半规管参与)。

第三个水平面的半规管,则可以掌控头部慢速朝两侧滚动的感知,如之前所述,确保患者可以在各个动作下放松头部。

另一种施行方式为把患者的头离开床缘,或使用升降床将头部持续的往后下降并超过解剖位置。如此亦可让操作者的可操作矢状面范围加大。

但让头离开床缘其实违反了安全原则,建议在头部的下方要有支撑物。实际上,颈部的过度伸直有时会恶化某些情况,故保持颈部延长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健康的患者才适合此类手法。

不论如何,当你要使用此类手法时,耐心是关键。此手法可以很简单地快速完成,但却很难简单地慢慢完成。此技巧5 至10 分钟会是比较合适的时间。

前庭定向手法


适应证


  • 眩晕

  • 轻、中度的热挥鞭,此技巧可以让其较舒适(如果脊椎或是头部抬离会产生不适则为禁忌证) 。

  • 交感神经系统活化。

  • 焦虑、张力、忧虑。


目的


  • 减缓交感神经系统之活性,特别是对于平衡困难或是不稳定。

  • 增加神经系统的范围适应性(提高支撑位置之阈值) 。


说明


  • 将仰躺之患者的头,在舒适范围内抬起带动颈部弯曲,记住要给予头部后方足够的支撑。

  • 确保自己的位置是舒适的、穏定的。

  • 缓慢地降低头部至床上。

  • 任何感受到的阻力;等待放松并再次感受到患者头部之重量。

  • 口头引导患者头部放松、呼吸。

  • 如果出现晕眩、恶心想吐,回到上一个舒适之位置,让患者保持眼睛打开,等待症状下降后再继续。

  • 耐心等待,此技巧需要数分钟来完成。


变化


  • 用相同的方式测试颈部的旋转(头置于床上) 。

  • 如果患者(不能为急性期,不稳定及强烈的晕眩之状态)可以把头放在低于床缘之高度,让颈部呈现伸直状态,请确保颈部的延长。


来源:神经解剖学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