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irculation: 葛均波院士牵头OPTION研究,提供中国人群PCI术后DAPT优化治疗策略 | AHA速递

2022-11-08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642.png

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牵头开展,全国103家研究中心参与的OPTION研究结果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年会最新科学研究(Late Breaking Science)专场重磅公布,并同步在全球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


OPTION研究表明,在心肌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支架(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不劣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OPTION研究是国际上首个评估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在PCI术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开放标签、大规模多中心RCT研究。该研究结果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最佳策略选择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4551名接受DES植入术且心肌肌钙蛋白阴性的患者,1:1随机分为吲哚布芬(100mg bid)联合氯吡格雷(75mg qd)治疗组(n=2258)和阿司匹林(100mg qd)联合氯吡格雷(75mg qd)对照组(n=2293)进行分析,随访1年。主要终点是12个月的净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CV)、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缺血性卒中、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ST)或BARC出血(2、3或5型)。次要疗效终点包括CV、MI、缺血性卒中、明确或可能的ST。次要安全终点包括BARC 2、3或5型出血。


研究结果

主要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101例(4.47%)和140例(6.11%)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绝对差异-1.63%, 95%CI:-2.93%—-0.33%, P非劣效性<0.001),吲哚布芬组显著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风险(HR=0.73, 95%CI:0.56-0.94, P=0.015)。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658.png

次要疗效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34例(1.51%)和32例(1.40%)患者发生了疗效终点事件,两组之间的发生率相似(HR= 1.08, 95% CI:0.67—1.75, P=0.76)。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700.png

次要安全终点:吲哚布芬DAPT组和阿司匹林DAPT组分别有67例(2.97%)和108例(4.71%)患者发生了BARC 2、3或5型出血事件,吲哚布芬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HR=0.63, 95%CI:0.46—0.85, P=0.002) ,尤其是BARC 2型出血(1.68% vs 3.49%, HR=0.48, 95%CI:0.33—0.70, P<0.001)。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702.png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704.png


研究结论

在心肌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了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这一降低主要是由于吲哚布芬组的出血风险显著降低而缺血风险未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OPTION研究证实吲哚布芬BARC 2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而既往的研究表明BARC 2型以上的出血与DAPT持续时间缩短独立相关。此外,BARC 2型出血虽然可能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它会导致患者自行停药、依从性降低,使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也有研究报道BARC 2型出血与死亡率升高相关,因此在临床中需要重视和避免。


在抗栓过程中,能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达到使患者获益最大化一直是临床努力追求的目标。OPTION研究证实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能作为中国冠心病患者PCI术后DAPT提供优化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抗栓用药方案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更安全的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吴鸿谊 整理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706.png

葛均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德国美因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87年起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血管内超声技术、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冠脉疾病细胞治疗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等。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THEMIS 研究(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COMPASS研究 、RELAX-AHF-2研究、BEAUTIFUL 研究、PARAGON-HF研究、DAPA-HF研究等。

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或SCI-E收录论文49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中文专著21部。担任《内科学》(第8版、第9版)、《实用内科学》(第15版)教材的主编工作,《Cardiology Plus》主编、《Herz》副主编、《European Heart Journal》编委。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被授予“科技精英”、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树兰医学奖”、 “白求恩奖章”、“十大最美医生”、“ICI心血管创新成就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
点击进入专题

!必读榜单.png

心血管引导.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