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6月11日,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第十四届年会如约而至。众多专家、教授为大家带来本场重要专题——食管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速递,线上多个平台直播、转播,观看逾11.3万人次。本场会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军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沈琳教授致辞,祝贺CGOG会议正式召开,本场分会将围绕食管癌治疗进展开展分享和讨论。
本次食管癌ASCO速递专场的第一环节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对2024年ASCO食管癌内科部分研究进行了介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围手术期新辅助免疫治疗目前尚无长期生存结果,保器官可能是新的“腾飞点”;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主要有RATIONALE-306、Checkmate 648、ESCORT1st的长期随访结果,巩固了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的地位,另外一些新靶点的探索如FGFR1-4抑制剂TAS120的应用值得关注。关于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手段也呈现了一些结果,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未来可能再次改变食管癌的治疗理念。
随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的主持下,会场进入食管癌外科治疗部分的环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戴亮教授对2024年ASCO食管癌外科部分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主要围绕“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围术期治疗及转化治疗”、“不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治疗”、“挽救治疗”、“标志物相关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大样本的Ⅲ期研究提示食管鳞癌新辅助三药联合化疗疗效优于两药联合组,但在食管癌鳞癌和腺癌中,新辅助化疗与放化疗相比孰优孰劣仍无定论;步入免疫治疗时代后,在食管腺癌中新辅助中免疫治疗的引入并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尽管国内小样本的鳞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提示新辅助化免相较单纯化疗有较好的获益,但仍需要Ⅲ期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第三环节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军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文扬教授为我们带来食管癌放射治疗相关的进展。其中在可切除食管/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PD1/PD-L1单抗未能显著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毒性无显著增加;而以鳞癌为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联合PD-1单抗展现出提高疗效的潜力;另外对于术后复发部位相对局限的食管癌,放疗联合三药化疗/PD-1单抗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在王军教授的主持下,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娄彦妮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阎石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余荣教授围绕食管癌治疗中的诸多挑战展开深入的讨论。强调了精准获益人群筛选、改善治疗敏感性和探索更有效的联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最后,会议主席沈琳教授进行总结:今年ASCO食管癌临床研究尽管没有太多新的结果呈现,综合治疗仍是未来改善食管癌生存的重要方向,相信免疫治疗和新靶点的探索,以及新的联合策略的涌现将为食管癌治疗带来更多的突破。
原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郭一璇 曹彦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