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临床手册”专栏,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力求成为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药物治疗是癌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它们也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
本文将概述这三种治疗方法的常见副作用及其持续时间,以帮助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挑战。
乏力、重度恶心和呕吐:化疗药物常引起全身性反应,包括乏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和呕吐。
黏膜炎:化疗药物可能损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导致黏膜炎。
暂时性脱发:许多化疗药物会影响头发生长,导致暂时性脱发。
胃肠炎:化疗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除了恶心、呕吐,还可能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降低等。
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或者白细胞减少,患者容易感染。
化疗的副作用普遍存在,但具体发生率因药物和个体差异而异。
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持续时间与副作用类型和患者体质有关。胃肠道副作用通常在化疗后的2-3天内减轻,骨髓抑制可能持续1-3周,肝脏功能损害可能持续1-2个月,而脱发通常在停止化疗后1-2个月内缓解。
皮疹: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例如EGFR靶向药的皮肤副作用常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肤脱屑、皮肤干燥瘙痒等。
黏膜炎:包括口腔溃疡等,是靶向治疗的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一些靶向药物,尤其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会导致高血压。
肾毒性:一些靶向药物,例如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
肠胃毒性: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腹泻、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通常低于化疗,但高于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一般发生在治疗的数天到数周内,通常在治疗结束或身体正常细胞恢复后就能消失,具体所需时间因人而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包括一系列由于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而引起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与以往的药物非常不一样。
皮肤毒性:皮疹、瘙痒和白癜风是比较常见的皮肤毒性,多在5周左右出现。
肝毒性:表现为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可在治疗开始后6-14周出现。
肺毒性:最常见的是肺炎,尤其是在使用PD-1抑制剂时,发生率不高,严重副作用比例不到1%,但组合疗法使用时,肺炎发生率可能增加。
内分泌相关症状:如甲亢和甲减,表现为怕热、焦躁、食欲亢进、体重减轻或怕冷、嗜睡、疲乏、体重增加等。
关节疼痛:肌肉、关节的疼痛、肿胀、红斑等。
肾脏系统症状:血尿、尿量减少、脚踝、四肢乃至全身肿胀可能是肾脏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症状:肌肉无力、麻木或不自主抖动、步态不稳、头痛、尿失禁、认知或语言障碍以及昏迷等。
心脏相关症状:胸闷、胸痛、心悸、出汗、呼吸困难,或是感到乏力、活动力下降,或是发现踝部水肿。
眼部症状:视物模糊、飞蚊症、色觉异常,甚至视力缺失或丧失,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带来巨大临床获益的同时,约54%~76%的癌症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
ICI相关的毒性可以在接受治疗后的任何时间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而有些irAEs可能在停药数月甚至数年后才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三大支柱,各自具有独特的副作用谱和持续时间。了解这些副作用及其可能的持续时间对于优化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来源:肿瘤科郭晔医生
查看更多